-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市海淀区儿童青少年体成分探究
北京市海淀区儿童青少年体成分探究【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相关指标与肥胖的关系,为中小学生肥胖早期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北京市海淀区3所中学2所小学1 268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体成分测量,按照WGOC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分类标准将人群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采用均数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t检验、χ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结果 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影响后,儿童青少年的脂肪百分比、身体脂肪量、去脂肪体重、基础代谢率、身体总水分与BMI呈高度正相关性,偏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8,0.919,0.740,0.665,0.740(P值均超重组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超重组正常组,男、女生均如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超重组正常体重组。对女性人群的研究显示,与个体实际年龄(时间年龄)相比,体脂含量与性发育阶段(发育年龄)的关联更紧密[5];关于男性青春期性发育与肥胖相关关系的研究甚少,其原因在于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中,用于评价男性性发育的指标和方法难以把握,而且方法不一致[6]。
20世纪70年代Frisch提出“临界体重”假说,认为女性青春期发育启动需要一定的脂肪储备;之后许多研究也表明,女性青春期发育与肥胖存在相关,但男性此方面的研究较少。青春期前,男、女性脂肪组织比例维持在15%~19%,基本一致。青春期间,女性脂肪组织的增加超过非脂肪组织,而男性非脂肪组织增加超过脂肪组织,因此导致成年期男、女性在体脂成分上的差异(男、女性平均体脂含量分别为15%和22%,男性瘦体块重量是女性的2倍)[7]。本研究显示,儿童青少年的体成分发育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身体脂肪量及腹部脂肪均值大于男生,男生蛋白质和肌肉量均值大于女生,男、女肥胖组与正常组的体成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研究显示,很多因素如遗传易感性、气候、饮食、营养状况、社会经济因素、体育活动量以及健康状况都对青春期发育有影响[8], 但是这些因素也同样对肥胖的发生起一定的作用。青春期早发育和肥胖相关的直接原因尚不清楚。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早发育需要个体储存足够的能量[9],以提供除体格生长以外的发育所需,而脂肪是能量储存组织,所以两者密切相关;另一个可能原因是个体差异,能量需求少的个体多余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10],因而较早达到临界体重,造成早发育,但目前对此尚无确切证据。还有可能原因是女性早发育者雌激素水平较高,使得脂肪储存多,对此也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青春期与肥胖的密切关系提示,由于我国儿童青少年人群青春期发育年龄存在提前趋势[11-12],儿童青少年的肥胖流行水平可能被高估[13]。
人体成分的模型有多种,广泛应用的二元件六模型将人体简化为由脂肪物质(fatmass, FM)和非脂肪物质或称去脂组织(fatfreemass, FFM)构成[14]。FFM被定义为人体除脂肪外的其余所有物质(主要为水、蛋白质和矿物质)[15]。研究结果表明,FFM并不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而代表人体脂肪组织的指标BMI、体重和体脂重则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女性的体脂含量显著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性激素的分泌与男性有明显差异有关,而性激素是参与调节体内脂肪储存、分布和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16]。
体重包括瘦体重(骨骼、器官、肌肉重量)和体脂肪,超重者可能是由于肌肉发达,也可能是脂肪过多,尤其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的体脂含量可能并不多,被判为肥胖是不公平的[17]。所以,用体成分测量判定儿童肥胖的体脂百分含量可能更具准确性。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中国学校卫生,2004,25 (1):125-128.
[2] 米杰,程红,侯冬青,等.北京市2004年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6):474-479.
[3] 侯冬, 李辉,孙淑英,等.北京市儿童青少年女性青春期性征发育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6,1 (4):264-268.
[4] HIMES JH, DIETZ WH. Guidelines for overweight in adolescent preventive services: Recommendations from an expert committee. Am J Clin Nutr, 1994,59(2):307-316.
[5] KAP LOWITZ PB, SLORA EJ, WASSERMAN RC, et al. Earlier onset of puberty in girls: Relation to increased bod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