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社区居民1700例高空腹血糠流行病学现况调查.doc

南京市社区居民1700例高空腹血糠流行病学现况调查.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市社区居民1700例高空腹血糠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南京市社区居民1700例高空腹血糠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关键词 高空腹血糖 现况调查 现患率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南京市白下区的常住居民,排除长期外出及因病无法配合调查者。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社区为单位确定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及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和入户调查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及各项指标的测量。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烟、饮酒、饮茶与饮食情况、既往病史、家族史等。被调查者禁食12小时,于次日上午6~8点采集肘静脉血,使用TMSl024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试剂由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其中血压测量3次,取平均值。 高空腹血糖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采用的空腹血糖的正常参考值是3.9~6.1mmol/L,凡空腹血糖(FBG)6.1mmol/L者为高空腹血糖。 质量控制调查人员的培训:实施调查前对所有调查人员进行专门培训,规定统一调查方法和测量标准,并进行考核,合格者才能参与调查。 调查表的核对:调查人员在现场需对调查表进行及时的自查和互查。现场调查结束后由质控人员进行调查表的书面复核,并对调查表中的缺失及存在逻辑错误的项目进行入户复查。 实验室质量控制:FBG的检测均采用同一仪器和统一的试剂,并用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进行质量控制。 资料录入与数据处理:EpiData3.02软件平行双轨录入以后,用SPSS12.0、EpiCalc20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且根据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高空腹血糖的现患率进行年龄标化。 结 果 一般情况:本研究采得血标本并有调查表资料者1786人,其中有效1708人,调查合格率为95.6%。该居民的平均年龄为61.15±11.32岁,其中40~50岁年龄组300例,50~60岁年龄组511例,60~70岁年龄组416例,≥70岁年龄组481例。男607例,平均年龄为62.03±10.99岁,女1101例,平均年龄为60.66±11.47岁。 血糖测定值的分布:年龄分布:各年龄组空腹血糖的分布情况示,FBG的总均值为4.96±1.46,其中40~岁年龄组为4.77±1.53,50~年龄组为4.87±1.36,60~岁年龄组为5.01±1.37,≥70岁年龄组5.13±1.55。即随着年龄的上升,FBG水平有增高趋势。经方差分析比较显示:40~、50~年龄组与≥70年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年龄分层后,高FBG的现患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高空腹血糖的现患率递增(趋势性)(P0.01)。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高FBG现患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低文化程度居民的现患率 0 最高,为16.7%。 体重指数(BMI)、腰围值(WC)与FBG的相关性,本居民BMI平均值为f24.38±3.56)kg/m,为临界超重[3],并且BMI与FBG呈显著正相关(P0.01)。WC平均值为(83.27+10.23)cm,两者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可见,BMI越高,WC越大,FBG值越高,进一步证实肥胖可导致空腹血糖升高。 讨 论 本次调查的南京市白下区,属于大中型城市商业及人口密集城区,社区为大中型成熟社区。本次调查在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中具有前瞻性的目的及慢病预防的意义。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高空腹血糖的总现患率为10.7%,处于较高水平,标化率为8.87%。 研究表明,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二者有明显的正相关。本调查也显示BMI、w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进而证实肥胖可导致高空腹血糖。现在,肥胖问题的影响已经不限于经济发达的国家。目前我国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居民防治,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1],公众的认识和接受程度都还不高。对于经济加速发展的地区,在人们的食品供应日益丰富和生活方式向静态变化的情况下,肥胖问题的发展也在加速[2]。 因此,控制高血糖等亚健康现象应当注重自我保健,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①千方百计排解压力,提高自信;②加强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控制体重;③去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酒等;④坚持有规律的生活节奏;⑤调整饮食结构、平衡膳食、合理营养;⑥尽力控制摄入含量过高的激素类食物。保持正常体重,防止肥胖,以减少高空腹血糖疾病的发生 [3]。 参考文献 1 王文绢,王克安,李天麟,等.体重指数、腰围和腰臀比预测高血压、高血糖的实用价值及其建议值探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01:16~19 2 陈春明.防治肥胖刻不容缓.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291~292 3 王志瑾.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