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重建钢板治疗肱骨下段骨折
双重建钢板治疗肱骨下段骨折摘 要 目的:评价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骨折的术后疗效。方法:对23例肱骨下段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合理的肘关节功能锻炼并对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18个月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肘关节功能按改良Cassebaum评分,优14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切开复位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坚强牢固,能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肱骨下段骨折 双重建钢板 内固定
肱骨下段骨折是骨科常见骨折,肱骨远端在结构上似三角形,由于特殊的解剖特点,内固定选择不当易导致内固定失败,2004年1月~2010年11月采用切开复位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骨折患者23例,术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9~69岁,平均51岁,车祸伤11例,高空坠落伤8例,跌伤4例,其中合并桡神经损伤3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1~8天。术中均采用国产钛合金重建钢板。
治疗方法:手术均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患者仰卧位,患侧肩部稍垫高,患肢屈肘置于胸前,采用后正中纵形切口,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或经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游离保护尺神经,碎骨块先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复位后将重建钢板塑形,2块重建钢板分别置于肱骨内侧及后外侧,2块钢板互成90°,安装较为方便,内固定非常可靠,可加用可吸收线捆扎不稳定的碎骨块,尽量不用钢丝捆扎,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的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鹰嘴截骨处,粉碎骨折病例骨折周围置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术中探查见3例桡神经损伤的患者桡神经均为挫伤。术后不用外固定,三角巾悬挂患肢于胸前。术后3~5天,患肢肿胀、切口疼痛减轻后即可进行肘关节伸屈功能锻炼。
结 果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及消肿药物5~7天,引流管24~48小时后拔除,伴有桡神经损伤的加用神经营养药物,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钢板位置满意,全部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6~18个月,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裂,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3例桡神经损伤的患者,神经功能在3~6个月完全恢复。根据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术后肘关节功能:①优:伸肘15°、屈肘130°,肘关节无症状;②良:伸肘30°、屈肘120°,肘关节无或有主观症状;③可:伸肘40°、屈肘120°,肘关节有症状;④差:伸肘40°、屈肘<90°,关节功能受限。优14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1.3%。
讨 论
肱骨干下段至髁上由圆柱形逐渐变为扁平形,形态特殊,结构复杂,给骨折固定带来了困难,肱骨下段骨折一直没有很好的固定办法[1],过去常采用肱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固定,尤其对于粉碎性骨折,难以做到坚强内固定,过早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易导致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再移位,常需加用外固定,使患肢不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容易导致关节僵硬,遗留永久肘关节功能障碍。术中可根据肱骨的形状需要将重建钢板折弯塑形,使其贴附骨面,螺钉容易固定,双钢板内固定坚强牢固,能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防止粘连,有效地恢复肘关节功能,疗效满意。术中后正中切口尽量不用经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切断的肱三头肌愈合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肢需要制动,不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也避免了愈合后肌纤维瘢痕对伸肘功能的影响[2]。
综上所述,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牢固可靠,操作简单,可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是治疗肱骨下段骨折较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何忠,邹焕汶,廖光宇.重建钢板治疗肱骨下段粉碎性骨折26例小结[J].中医正骨,2006,18(1):60.
2 丁卫华,刘明.肱三头肌切断造瓣对肘关节功能影响的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8(5):337-338.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