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业银行消费者需求调查
商业银行消费者需求调查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的“血液”,渗透在经济发展的任何时刻、每个角落。商业银行的消费者,正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他们的需求能否得到有效的供给,关系到民生、生产、投资等方方面面。
问卷的具体内容是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即,管理学的需求理论)、金融系统的职能理论(即,金融职能实际是供给理论),以及消费者行为学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推演得出的。此次问卷调查目的有三个:
(1)确认这些需求的真实存在;
(2)这些需求在不同人群中的相关排序;
(3)各层次需求的满足程度如何,并提些建议,仅供参考。
二、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选取的地点是在中国银行南京分行附近。中国银行历史悠久,客户覆盖广泛,从工资发放到大户理财,无不涉及。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知道在一线城市(南京)的问卷结果普遍是上班族(公司职员,金融业,服务业,制造业为主),较少私营主与待业人员,并且工资水平普遍高于二三线城市,对银行的使用频率也明显高于二三线城市。
三、调查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在选取调查对象时,分不同的年龄段,性别,职业,各选取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人群。本次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年龄层次较大的上班族,还有学生族群。由于是随机调查,所以性别因素表现的不明显,男女比例均等。
四、数据分析
从问卷上的数据中提取对本次研究有用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1.大多数人比较在意银行的外在形象
2.银行的产品与服务对银行吸引客户极为重要
3.银行往来关系在人们心中也是选择银行的重要因素
4.产品与服务外在形象往来关系
5.大多数人的资产在存款上的比重大于理财产品
6.很多年轻人选择贷款买房,且希望降低利率
7.目前信用卡使用越来越普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多样的促销手段。贵宾客户这一手段还没有发挥强大的作用。ATM机使用率上升,但仍没有令广大群众完全放心使用。
8.网上银行的便利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但安全性有待加强,银行网站上的信息并未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9.银行可通过增加附加服务和员工的专业水准来提升自身的品质。
接下来再综合运用统计和图表,从问卷上的数据中提取其中一项信息,整理罗列到表格中,用折线图的方式将统计的结果直观地展示出来。
结论:贵宾用户比例与收入呈高度相关关系,而与年龄的关系不是很大。
五、结论和建议
针对分析的数据,主要的结论和相应的建议如下:
1.对于银行的多数消费者,往来银行的选择中,产品与服务的因素大于外在形象的因素大于既有往来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行把握多数客户,应该提高产品的收益率,优质服务,也应扩大规模提升形象。
2.存款比重大于理财比重,说明安全性需求相对于增值性需求,是更基本的需求。银行若想提高理财比重,则要降低理财产品的风险系数。
3.随着银行业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成熟,信用卡和网上银行的使用越来越普及。ATM机使用率上升,但没有让广大群众完全放心。银行应注意维护机器和网络,以保证客户财产的安全性,以使每笔交易顺畅稳定地进行。
4.受调查者普遍反应,部分银行需要提升服务质量。银行应通过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准来提升自身的品质。
5.理财能力与收入能力有较大程度的相关关系,银行要锁定目标客户,为之提供优质服务与价格优惠,提升理财经理的业务能力,以争取投资上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俞洁芳,何嗣江.消费者需求系统理论在商业银行拓展个人金融业务中的应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9(11)
[2]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人类激励理论.科学普及出版社
[3]朱天舒,周林新,丁新伟.高端个人客户金融需求及商业银行对策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12)
(责任编辑:韩晓兵)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