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不要及陌生人说话-.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孩子要不要及陌生人说话-

孩子要不要及陌生人说话?孩子总是躲避与陌生人打交道姚美娟,41岁,公务员 上星期,我带上高一的女儿去听俞敏洪的演讲。在精彩的思想洗礼后,我让她找俞老师签名留念。她扭扭捏捏:“我又不认识他,没必要!”为了锻炼她与人交往的能力,我继续鼓励她去问那个主持会议的人,类似演讲还哪天有。没想到她当众发脾气:“你怎么老喜欢逼我和人搭话,烦不烦?!”说完她拂袖而去,搞得我很尴尬。 我郁闷死了,觉得女儿有点自闭,身上缺少青春期孩子应有的天真、勇敢的性情。 还有一次,我俩去航空博物馆玩,出来时走散了,她身上1分钱都没有,也没手机,把我急死了。直到深夜10点,昌平派出所才来电话……我心疼地埋怨她:“你为什么不跟人借电话打我手机呢?“母女失去联系5个小时,她竟然没想办法跟我联系。她的回答是:“我又不认识人家,怎么开口啊,万一对方是骗子,非送我回来怎么办?” 她对人的高度防范让我哭笑不得。人和人之间真有鸿沟不可逾越吗?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可能是我从小对她的安全教育过了头,才让她现在这么抗拒跟陌生人打交道。 她小时候嘴特甜,见谁都打招呼,人家问她“你叫什么”,她像背书一样把我家电话号码和住址一股脑说出来,像个小喇叭广而告之,这把我吓坏了。她尤其喜欢吃别人递来的东西,有一次竟然拉肚子了。 从那时起,我就告诫她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她似懂非懂,于是我用血淋淋的事实吓唬她,说报上说有个小女孩被人贩子拐走,砍了双手、弄残,成了讨钱的工具。我拿出菜刀在她手腕上比划了比划,把她吓得尖叫,从此她的话就少了。 直到她上初二,我还天天接送她。再过两年她就要读大学了,我希望她社会交往多一些,为以后干事业做准备,但没想到小时候我对她的安全警告在她心里留下挺深的烙印,以至于她跟人接触出现沟通障碍,失去了孩子的天性。这让我非常苦恼。但孩子的安全问题又很重要,我不可能对孩子漠视不管吧?好难啊! 遇险境时,才知道陌生人的重要王俊秀博客网前CEO: 巴金曾在散文《灯》中讲述了他一个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一条河里。在水中,他听见一阵喧闹,看见一点灯光,便失去知觉。醒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改变了态度,成了一个热爱生人。巴金说,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会有迷茫的时刻,总有陌生人在前方为我们擎着一盏灯。 拒绝陌生人等于画地为牢李博(法制刊物记者): 孩子从小反复被告诫“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家长过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把陌生人妖魔化,这些都会在他们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迹。这种告诫会让他们以为除家人外,周围的陌生人都是坏人,不值得信任。这样做的恶果是:一、让孩子对社会失去安全感,长期生活在恐惧、孤独、压抑的不良情绪中,加重心理负担;二、对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怀疑,遇见陌生人处处留心提防,时刻捕捉潜在的“阴谋分子”,久而久之,他自己也成为自私、多疑、心理和人格不健康的人;三、封闭了他的世界,阻碍他的人际交往,狭窄的生活空间会让他失去对社会的认知力和是非判断能力;四、在困难时错过接受他人的帮助,导致自己陷入绝境。 不在生活中找陌生人,就会在网上找孙云晓(教育专家): 当大人告诫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时,也关闭了他们用心去判断和接触社会的机会。这种过度保护,不是防范孩子受伤害的有效方法。在生活中,每人都有交流的欲望,尤其孩子,都是在交流中成熟的。如果父母不让他们和陌生人说话,他们内心压抑,就会去上网找人聊天。外国父母显然比中国父母开明得多,他们鼓励孩子与人交流。孩子视野开阔,朋友多,根本无需在网上寻知己。压抑的中国孩子在网上和陌生人交友是危险的,因为网络是虚拟世界,坏人的骗术更加隐匿和高明,带给孩子的危害更大。所以说戒除网瘾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多和别人接触,用丰富多彩的生活代替网络生活,用广泛的人际交往体验代替网聊网恋。 让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像风一样流动傅雷(亚太教育网主编): 中国家长喜欢把人际关系搞得戒备森严,这在全世界都不多见。走出国门看看,不管是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印度和非洲国家,陌生人之间总能更真诚、信任、友好地相处。不管在电梯里还是在大街上,陌生人都会朝你微笑,问你需要帮助吗。中国人第一次出去,往往不太习惯这种热情,眼睛都不知看哪儿,但适应一段时间,也学会了那样待人接物。所以有过出国经历的家长,很少严禁孩子和陌生人交往,他们会告诉孩子社会是复杂的,人性是多面的,不能简单用好坏、黑自来划分,告诉孩子善良的人还是很多的,并教会他们开放交往时注意识别骗子,学会察言观色,切忌与劣迹多的人交往,关键时刻要学会报警和求救。我认为孩子和陌生人交往太重要了,能锻炼心智尽快成熟,这跟人身安全同等重要。如果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