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酒经-宋-朱翼中.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三卷,宋朱翼中撰。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大隐翁,而不详其姓氏。考 宋李保有《续北山酒经》,与此书并载陶宗仪《说郛》。保自叙云,大隐先生朱翼中,著 书酿酒,侨居湖上。朝廷大兴医学,起为博士。坐书东坡诗,贬达州。则大隐固翼中之自 号也。是编首卷为总论,二、三卷载制麴造酒之法颇详。《宋史·艺文志》作一卷,盖传 刻之误。《说郛》所采仅总论一篇,馀皆有目无书,则此固为完本矣。明焦竑原序称,於 田氏《留青日札》中考得作者姓名,似未见李保序者。而程百二又取保序冠於此书之前, 标曰题《北山酒经》後,亦为乖误。卷末有袁宏道《觞政》十六则,王绩《醉乡记》一 篇,盖胡之衍所附入。然古来著述,言酒事者多矣。附录一明人,一唐人,何所取义?今 并刊除焉。 卷上   酒之作尚矣,仪狄作酒醪,杜康秫酒,岂以善酿得名,盖抑始于此耶。酒味甘辛,大 热有毒,虽可忘忧然能作疾,所谓腐肠烂胃、溃髓蒸筋,而刘词养生论酒所以醉人者麴蘖 气之故尔。麴□气消,皆化为水。昔先王诰庶邦庶士无彝酒,又曰祀兹酒言天之命民作酒 惟祀而已。六彝有舟所以戒其覆,六尊有所以戒其□,陶侃剧饮,亦自制其限。后世以酒 为浆,不醉反耻。岂知百药之长黄帝所以治疾耶。大率晋人嗜酒,孔群作书族人今年秫得 七百斛不了□事。王忱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至于刘、殷、嵇、阮之徒尤不可一 日无此,要之酣放自肆托于麴蘖以逃世纲,未必真得酒中趣尔。   古之所谓得全于酒者,正不如此。是知狂药自有妙理,岂特浇其□□者耶。五斗先生 弃官而归耕于东皋之野,浪游醉乡,没身不返,以谓结绳之政已薄矣。虽黄帝华胥之游, 殆未有以过之。由此观之,酒之境界岂□□者所能与知哉!儒学之士,如韩愈者犹不足以 知此,反悲醉乡之徒为不遇。大哉,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射乡之饮、鹿鸣之 歌,宾主百拜、左右秩秩,上至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渔夫樵妇,无一可以缺此。   投闲自放、攘襟露腹、便然酣卧于江湖之上,扶头解酲,忽然而醒,虽道术之士,炼 阳消阴、饥肠如筋,而熟谷之液,亦不能去。唯胡人禅律,以此为戒,嗜者至于濡首败 性,失理伤生,往往屏爵弃卮,焚??折□,终身不复知其味者。酒复何过耶?平居无事, □樽斗酒,发狂荡之思,助江山之兴,亦未足以知麴蘖之力,稻米之功。   至于流离放逐,秋声暮雨,朝登糟丘,暮游麴封,御魑魅于烟岚,转炎荒为净土,酒 之功力其近于道耶?与酒游者,死生惊惧交于前而不知,其视穷泰违顺特戏事尔。彼饥饿 其身,焦劳其思;牛衣发儿女之感,泽畔有可怜之色,又乌足以议此哉!鸱夷丈人以酒为 名,含垢受侮,与世浮沉。而彼骚人高自标持,分别黑白且不足以全身远害,犹以为惟我 独醒。   善乎,酒之移人也!惨舒阴阳,平治险阻。刚愎者,薰然而慈仁;濡弱者,感慨而激 烈。陵轹王公,绐玩妻妾,滑稽不穷,斟酌自如。识量之高,风味之微,足以还浇薄而发 猥琐,岂特此哉!“夙夜在公”(有□),“岂乐饮酒”(鱼藻),“酌以大斗”(行苇), “不醉无归”(湛露),君臣相遇播于声,《诗》亦未足以语太平之盛!至于黎民,休息日 用,饮食祝史,无求神具醉止斯,可谓至德之世矣。   然则伯伦之颂德、乐天之论功,盖未必有以形容之夫。其道深远,非冥搜不足以发其 义;其术精微,非三昧不足以善其事。昔唐逸人追述焦革酒法,立祠配享。又采自古以来 善酒者以为谱,虽其书脱略卑陋,闻者垂涎,酣滴之士,口诵而心醉,非酒之董狐,其孰 能为之哉!昔人有斋中酒、厅事酒、猥酒,虽匀以麴蘖为之,而有圣有贤,清浊不同。周 官酒正以式法授酒材,辨五齐之名、三酒之物,岁中以酒式诛。赏月令乃命大酋,秫稻必 齐,麴□必时,湛□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六者尽善。更得醯浆,则酒 人之事过半矣。周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酏,入于酒府,而浆最为 先。   古语有之,空桑秽饭,□以稷麦,以成醇醪酒之始也。《说文》:“酒白谓之□。 □者,壤饭也,□者,老也。”饭老即坏,饭不坏则酒不甜。又曰乌梅女□,甜□九投, 澄清百品,酒之终也。麴之于黍,犹铅之于汞,阴阳相制,变化自然。《春秋纬》曰: “麦,阴也。黍,阳也。”先渍麴而投黍,是阳得阴而沸。后世麴有用药者,所以治疾 也。   麴用豆亦佳。神农氏赤小豆饮汁愈酒病,酒有热得豆为良,但硬薄少蕴藉耳。古者醴 酒在室,醍酒在堂,澄酒在下。而酒以醇厚为上。饮家须察黍性陈新、天气冷暖。春夏及 黍性新软则先汤而后米酒,人谓之倒汤;秋冬及黍性陈硬则先米而后汤酒,人谓之正汤。 □酿须酴米偷酸,投□偷甜。   浙人不善偷酸,所以酒熟入灰。北人不善偷甜,所以饮多令人膈上懊□。桓公所谓青 州从事,平原督邮者,此也。酒甘易酿,味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