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三十九
小儿心腹痛门
小儿直诀 【宋 钱乙】
腹痛
小儿腹痛体瘦,面色晄白,目无睛光,口中气冷,不思饮食,或呕利撮口,此脾土虚
而寒水所侮也,用益黄散、调中丸主之。若口中气温,面色黄白,目无睛光,或多睡恶
食,或大便酸臭,此积痛也,用消积丸。甚者白饼子下之,后以白朮散调补胃气。
【注 按腹痛不食,口中气冷,下利撮口等证,属形病虚寒也,用六君加炮姜温服
之。食积多睡,口中气温,恶食面黄白等证,属病气实而元气虚也,用六君子加神曲、山
楂消导之剂。】
虫痛
若口吐痰沫,或吐清水,面晄白,心腹痛而有时者,虫痛也,与癎相似,但目不斜手
不搐也,用安虫散主之。
【注 按虫乃湿热所生,或木气而化,有因脏腑虚弱,有因胃冷胃热,为人身之固
有者,其为患往来攻痛,或吐涎水,肌体消瘦,面无正色,但当调补脾胃为主。若虫食上
部则上唇有白点,虫食下部则下唇有白点。腹中之虫,朔日之后,其头向上;望日之后,
其头向下。如或用药,先以肉物近儿烹炙,使闻香味,虫头皆向上,则药易于奏效。丹溪
先生云:冬月吐虫,多是胃气虚寒,用钱氏白朮散加丁香二粒补之。可见小儿之虫,皆饮
食伤脾所致。患疮疥内生虫虱者,皆肝木所致也。】
幼科发挥 【明 万全】
肠痛
小儿肠痛腰屈,空啼无唳,此名盘肠痛,证似内钓,但不直视也,金锭子散主之。
婴童百问 【明 鲁伯嗣】
腹痛
夫腹痛者,多因邪正交攻,与脏气相击而作也。挟热而痛者,必面赤或壮热,四肢
烦,手足心热见之。挟冷而痛者,必面色或白或青,手足冷者见之。冷甚而变证,则面黯
唇口俱黑,爪甲皆青矣。热证,四顺清凉饮加青皮、枳壳;冷证,七气汤加辣桂,调苏合
香丸。若邪正交攻,冷热不调,桔梗枳壳汤加青皮、陈皮、木香、当归为妙。若内钓等证
则钩藤散,其余则芍药甘草汤为要药也。实痛有热者,大柴胡汤主之。心腹痛甚有实热
者,大承气汤下之。腹痛,桂枝加芍药;痛甚,桂枝加大黄也。
盘肠气痛
盘肠气者,痛则曲腰干啼,额上有汗,是小肠为冷气所搏然耳,其口闭脚冷,上唇干
是也。此是生下洗迟,感受风冷,或青粪不实,却有此证,当服钓藤膏、魏香散、苏合香
丸、当归散,乳母服乌沉汤,或沉香降气汤便定。
蛔虫痛
巢氏云:蛔虫者,九虫之内一虫也,长一尺,亦有长五六寸者。或因脏腑虚弱而动,
或因食甘肥而动,其动则腹中痛发作,肿聚行往来上下,痛有休止,亦攻心痛,口喜吐涎
及清水。贯伤心者则死。诊其脉,腹中痛,其脉法当沉弱而弦,反脉大则是蛔虫也。此痛
因食物太早,爱甜怕苦,痛时便高声啼叫,只看人中上、鼻头、唇口数处黑色即是。此证
当服使君子丸、槟榔散、化虫丸药,取下便无事。仲景云: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
烦,此为脏寒,乌梅丸主之。其蛔虫穿心者,用薏苡根煎汤治之即安。
保婴撮要 【明 薛铠】
盘肠气痛
小儿盘肠气者,痛则曲腰干啼,额上有汗,皆由肝经风邪所搏也。肝肾居下,故痛则
曲腰。干啼者,风燥其液,故无泪也。额上有汗者,风木助心火也。口闭足冷者,脾气不
营也。下利青粪者,肝木乘脾也。皆由产下澡洗,受风冷所致,当服钓藤膏之类。若乳母
及儿受寒邪者,用沉香汤之类。若儿额间有汗,口闭脚冷,乃虚寒也,用当归散或沉香降
气汤之类。若面赤唇焦,小便不通,小腹胀痛者,乃小肠热也,用人参汤送下三黄丸。若
痛不止,煎葱汤淋揉其腹,就以热葱熨脐腹间,良久尿出痛止。或以乳香、没药、木香少
许,水煎灌匙许。若因乳母饮食停滞者,用保和丸。怀抱气郁者,加味归脾汤。怒动肝火
者,加味逍遥散。子母俱服,并佳。
证治准绳 【明 王肯堂】
腹痛
小儿腹痛,口中气冷,不思饮食,脾土虚寒也,用调中丸主之。口中气温,大便酸
臭,积痛也,用下积丸治之。面赤壮热,或手足并热,实热也,用泻黄散泻之。面黄微
热,或手足并温,虚热也,用异功散补之。若作渴饮汤,胃气虚热也,用白朮散。若痛连
两胁,肝木乘脾也,用四君子汤加柴胡、芍药。若腹痛重坠,脾气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汤
加升麻。若手足指冷,或呃逆泄泻,寒水侮土也,用六君、炮姜、肉桂;不效,急加附
子。若服克滞之药,致腹作痛,按之不痛,脾气复伤也,用五味异功散。中脘痛者属脾,
少腹痛者属肾,按之痛者为积滞,不痛者为里虚。积滞者消之,里虚者补之。
娄氏分曲腰干哭无泪者,为盘肠内钓痛;面晄白不思饮食,为胃冷痛;面赤唇焦便
黄,为热痛;面黄白大便酸臭,为积痛;口淡而沫自出,为虫痛。
曾氏又有脏寒痛、锁肚痛、症瘕痛、痃痛、癖痛、吊肾痛、偏坠痛、寒疝痛,各有治
法,胪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扁鹊心书-宋-窦材.pdf
- 辨证录-清-陈士铎.pdf
- 辨证奇闻-清-陈士泽.pdf
- 辨症汇编--山野居士.pdf
- 辨症玉函-清-陈士铎.pdf
- 濒湖脉学-明-李时珍.pdf
- 濒湖炮炙法-刘宋-雷学所.pdf
- 博济方-宋-王衮.pdf
- 曹仁伯医案论-清-曹存心.pdf
- 曹氏伤寒金匮发微-清-曹穎甫.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440至卷440-小儿肛胀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441至卷442-小儿食癖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443至卷447-小儿诸疳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448至卷449-小儿痢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450至卷450-小儿疟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451至卷451-小儿诸汗门阴病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452至卷452-小儿杂病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453至卷458-小儿疮疡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501至卷503-总论.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518至卷519-艺文.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