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瘟疫论 吴又可
序
瘟疫一证,历代明哲具有成方。如仲景有大青龙汤、阳旦汤,越婢汤、黄芩汤、白虎
汤、大小柴胡汤、三承气汤、麻黄升麻汤,诸条列瘟疫之见证,为汗法、下法、和法、双
解法,轻重深浅,纤毫备具。特散见于诸经条中而未尝直指其名为瘟疫,非不欲明言也。
其书本伤寒立论,而互为区别之书,非专论瘟疫之书,且上古文辞简易,详于辨证,而不
详于立名,欲人从证上细辨,则不必于名上区别,而自无混治之失。嗣是而后,河间有
《宣明五气论》,则论瘟疫较详,立法更备。如桂苓甘露饮、黄连解毒汤、三已效方、凉
膈散、人参石膏汤、双解散诸方皆是,而亦未正其名。易老、东垣,大羌活汤、九味羌活
汤,立方更备,而亦无专书、无特名。至吴又可先生贯串古今,融以心得,着时行《瘟疫
》一论,真可谓独辟鸿蒙,揭日月于中天矣。顾其书具在,而时贤有未见而不用其法,或
虽见其书。而不能信者,无怪矣!有口诵其书,啧啧称道,而对证施方,仍多不用其法。
口则曰此时证也,而手则仍用伤寒之方,拘伤寒之法者,比比皆然。愚揣其情,必非知而
不用也,知其名而未得其辨证之法耳!愚目击心伤,不揣固陋,而取吴子之原本,或注
释,或增订,或删改,意在辨瘟疫之体异于伤寒,而尤慎辨于见证之始,故首增辨气、辨
色、辨脉、辨舌、辨神诸论于开卷,使阅者一见了然,则吴子之书,人人可用,而瘟疫之
横夭者少,生全者多,诚斯世斯民之幸也!上元戴天章麟郊甫识于存存书屋乾隆四十八年
岁在癸卯夏五月望日孙男嗣琦谨书
序
先大父北山先生,以通儒邃医学,所论著《伤寒杂病》诸书及《咳论注》、《疟论注
》、《广瘟疫论》凡十数种,皆先世父雪村先生行楷细字,录藏于家。近书坊中有刻本
《瘟疫明辨》四卷,祖启购阅之,即先大父存存书屋《广瘟疫论》也。虽易其名,幸未改
窜其文,不知何人误刻为歙人郑某之书。在先大父固不争此,而子孙见之,不容不正也。
因出存存书屋原本,校而刻之,以纠伪传,广先德。因叹《伤寒》一书,注者百家,至程
郊倩实为独辟鸿 ,后有慈溪柯韵伯《论翼》出,而《伤寒》之书,叹观止矣。瘟疫一
证,古无成书,至吴又可,实为独辟鸿 ,更有先大父此书出,而瘟疫之书叹观止矣。事
固有更阅数千年而后得所折衷者,此类是也。代生名贤,民何幸欤!乾隆四十七年岁在壬
寅秋七月望后二日孙男祖启谨识
序
六淫之邪,中人为病,病寒尤甚。盖风者,善行数变,其势猛急;寒者,收引拘束,
其气坚凝。故其病患也,不假少贷,而为患至速。各家医书,均首列中风、伤寒二门,以
示后学。习是业者,咸致力于风寒,以求诸病扩而充之,触类引伸,固无所不概。若执而
守之,亦不免刻舟求剑,而所遗实伙。虽长沙有论,后学注释繁多,究使指归不定,以致
湿温、时疫,漏而不讲。迨吴又可《瘟疫论》出,稍使人知疫与伤寒同途异归,不可拘伤
寒法而治疫。然其辨悉,犹不若《广瘟疫论》之提纲挈领,晓畅明白,能使不习医者洞然
领略也。予于庚寅,偶得此书,故友王村舟言是书乃金陵前辈麟郊戴公存存书屋之稿本,
近为仪征郑氏所刻,发坊未久,板已散失,坊间竟无觅处,予每惜之!庚子迁居北城,得
识国子学正戴敬咸先生,乃知麟郊公为先生之祖,因叩及是书藏本,与予所得者相校雠,
一字无讹,虽郑氏前刻,未将存存书屋之来由道出,情似掠美,然非其剖劂流传,则予亦
不得睹见,而无由与敬翁先生探其本源也,因怂恿梓行,以继前徽。壬寅冬正在付梓,尚
未蒇工,而敬翁先生忽婴疾而逝,今其嗣君踵成是书,嘱予纪其本末,予亦不敢以固陋
辞,谨叙其事,以纪麟郊公之作美于前,而得其贤嗣继美于后,庶此不刊之书,得以永垂
霄 ,救济生灵,实可上媲长沙之功,而庇医林后学于不浅矣!乾隆四十八年岁次昭阳单
阏氏皋月会稽沈懋发撰
卷之一
一辨气
风寒气从外收敛入内,病无臭气触人,间有作臭气者,必待数日转阳明腑证之时,亦
只作腐气,不作尸气。
瘟疫气从中蒸达于外,病即有臭气触人,轻则盈于床帐;重则蒸然一室,且专作尸
气,不作腐气。以人身脏腑、气血、津液得生气则香,得败气则臭。瘟疫,败气也,人受
之,自脏腑蒸出于肌表,气血、津液逢蒸而败,因败而溢,溢出有盛衰,充塞有远近也。
五行原各有臭气:木臊、金腥、心焦、脾香、肾腐。以臭得其正,皆可指而名之。若瘟
疫,乃天地之杂气,非臊、非腥、非焦、非腐,其触人不可名状,非鼻观精者,不能辨
之。试察厕间粪气与凶地尸气,自判然矣。
辨之既明,治之毋惑。知为瘟疫而非伤寒,则凡于头痛、发热诸表证,不得误用辛温
发散;于诸里证,当清、当下者,亦不得迟回瞻顾矣。
卷之一
二辨色
风寒主收敛,敛则急,面色多绷急而光洁;瘟疫主蒸散,散则缓,面色多松缓而垢
晦。人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