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素节注类编-清-章楠.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灵素节注类编   自序   原夫古圣以天地之心为心,以黎庶为子。以黎庶为子,则不忍见其死,必欲全其生。 欲全其生,则必明其所以生、所以死之理,于是着《灵枢》、《素问》若干篇。圣人阐明 生死之理之书,称为《内经》者,盖以性命为内为重,事物为外为轻之意也。朱子曰:天 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以其在天名理,赋物名性,同出异名,无 非一灵而已。一灵乘气化以成形质,凡有血气者,皆有知觉也。惟人为万物之灵,禀阴阳 五行之全气,故配天地为三才,而羲圣画卦有奇耦HT ,表天地人之象也。天为阳,阳中 有阴;地为阴,阴中有阳;人亦如之,故卦象必有六爻也。所以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者, 阴阳互根于太极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则太极为阴阳之根也。是故阴阳贵平,偏 胜则偏害,偏甚则偏绝,其根脱而太极毁矣。太极者,阴阳环抱,浑元一气,人之命蒂 也。主宰太极者,知觉神明,为天人合一之理,名曰性,故言天命之谓性也。一灵孕乎太 极则生,阴阳气竭而太极毁则死。由是言之,所以生者,得气化之和也;所以病者,因气 化之乖也;所以死者,由阴阳气绝也。故圣人详究天地阴阳五行生化之理,即以斡旋人身 阴阳气血生化之源,以救其病,而保其生。呜呼!此圣人以天地之心为心,故能操造化之 柄,而补天地之缺失,以垂教后世,使民无夭札之苦,其流泽何可穷尽哉。然理之微妙, 通乎造化;事之重大,关乎性命。非有聪明特达之资不能悟其理,非有沉潜力学之功不能 精其术,非有仁慈恻隐之心不能善其用,非有不忮不求之量不能行其道,然则医岂易言 哉!若无实学而幸窃虚名者,是造孽也,非行道也。   道之不行也,由于圣教之不明。圣教之不明,由于气化日薄,人心日浇,奸巧相角, 名利是营,而于养生之道,未尝经意,偶婴疾病,性命付诸医手,听其所为,莫能裁主, 及至危殆,则平日营求自待者,毫无所用,束手待毙,徒深悲泣,诚可怜也。其业医者, 不肯究心圣经理法,陋习相沿,不识阴阳虚实,通套一方,混治诸病,而谓道止如是,名 为仁术,不知杀人于冥冥中。以他人身命,作自己生涯,试一扪心,果能安乎?夫医之杀 人,固非有心,而不自量学术,即与有心杀人何异?每见有自医自病而戕其命者,何莫非 冥报之速也,可不畏哉!孟子曰:择术不可不慎也。世上谋生之术亦多矣,何必据仁术之 名,而蹈不仁之实乎。愧余浅陋,年力已衰,未能阐圣道以挽颓风。前以一得之愚,着 《医门棒喝》四卷,聊述此弊;而今残息苟延,复将《灵》、《素》要妙之文,节取注 解,分类编辑,以为学人首当必读之书,略表古圣垂教之意,或于医道,不无小补。但经 旨渊玄,管见之言,恐未尽当,尤望高明君子,不吝赐教,实为斯道之幸也。   道光十四年岁次甲午孟春 会稽章楠谨序   例言   一 《灵》、《素》圣经,原不应割裂,因欲便于学人揣摩,而分门类,古已有之, 非余创也。既然有之,余又何必效颦?为因圣经辞简义广,后人注解,如管窥日,日光遍 宇宙,窥见只一隅,故有明此不明彼者,明此不明彼,则其所见有似是而实非者。余故执 余管而窥之,则所见有异于众者矣。窥既不离日,所见有不同,则何妨就吾管中所见者言 之,俟明者择焉。   一 全经多系问答之言,类儒书之《论》、《孟》,可知由渐累积,而非成于一时者 也。其于天人合一之理,反复详明,或举此以明彼,或援彼以证此,各篇辞义,故有重 复。今观其辞同义别者,录之注明,其辞异义同者,不录,以省繁就简,期明义理而已。   一 是编专为方脉家设,而妇女小儿,事同一律,其针灸、外科、祝由等,另有专 门,则不录。今体会经义而分门类:一曰禀赋源流,二曰摄养为本,三曰阴阳脏腑,四曰 营卫经络,五曰四诊合参,六曰外感内伤,七曰治法准则,八曰运气要略。虽分门类。仍 将各篇原题标出,以备考证。如关两门要义者,两门俱收,注于一门,可随时查阅。   一 是经由黄帝问、岐伯述者,十居六七。其文义多古奥难解,间有脱讹,历来注 家,纷纷聚讼,鲜有至当不易之论。其中又有词义浅显,似评似论,不类经语,所叙事 实,不似上古者,以致后人生疑臆度,谓此书由战国时人所造,而非出自轩岐,此肤见 也。大抵上古典诰,本来义奥字奇,必经翻译流传,儒典且然,遂多不类之文搀混,而世 远年湮,自多脱讹。余前集中如君火、相火、夏至前病温、夏至后病暑,及秋伤于湿为讹 等,均有辨论明其至理,以解历来疑窦者。余且不论,即如同人图所绘脏腑经络 穴,若 非天生神圣,谁能知之如是详细,而丝毫不错乎?若谓由战国时人所造,即是其时之神 圣,其时之神圣,又何必假托轩岐之名乎?且如秦越人述《难经》,发明其理,而称“经 曰”者,皆《灵》、《素》之文,可见其为古经,尤足征矣。乃谓战国时书,岂非肤见可 哂哉!读书而不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