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河间伤寒医鉴 元 马宗素
伤寒医鉴
天道有遭世而兴,事有遇时而显,此古今之常理,出于自然者也。且谓儒书衰灭,以
后邪说蜂起,以淆乱六经之道,红紫乱朱,无以折衷。孝武皇帝,举用俊茂,罢黜百家之
非,而六经之道始明。自汉而降,注述繁错,医书尤甚。况医乃人之司命,所系尤重,殆
非小智,所能及也。
惟昔黄帝、岐伯,难疑答问,上穷天道,下极地理,中尽人性,垂法万世,以为生民
之寿域,是以名曰《素问》。于是守真刘先生恐斯文将坠于地,民罹横夭,于是天地、阴
阳、刚柔、消长之理,察人生风气、血脉、寒热之宜,逐一拟一篇,无不引《素问》,先
标受病之本源,所处方用药。注书有四焉,一者,明天地之造化,论运化之盛衰,目之曰
《要旨论》一部,计三万六千七百五十三字,一者,分君臣佐使,定奇偶之逆从,又作
《宣明论》一部,计八千九百零三字,一者,又注伤寒六经传受,《直格》一部,计一万
七千零九字,又取至真要大论一篇,病机气宜之说,着《玄机原病式》一帙,计二万余
言。又,先生归世之后,恐庸医不知枢要,于《宣明论》内,又集紧切药方六十道,分为
六门,亦名《直格》。通计八万余言,可谓勤矣。
守真曰:自昔以来,惟仲景着述遗文,立伤寒九十七法,合一百一十三方,而后学
人,莫能宗之。谓如人病伤风,则用桂枝解肌,伤寒则用麻黄发汗。伤风反用麻黄,则致
项强柔 ,伤寒反用桂枝,则作惊狂发斑,或误用此二药,则必死矣。故仲景曰:桂枝下
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则亡是也。守真为此虑,恐麻黄、桂枝之误,遂处双解
散。无问伤风伤寒,内外诸邪,皆能治疗,从下证错汗者,亦不为害。如此,革误人之
弊,已不少矣。仲景处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亦各有所宜。热势大者,大承
气主之,微,小承气主之,腹中有痛,大便硬者,调胃承气主之。守真又恐承气有三,恐
有过焉不及之患,遂处三一承气以总之。又虑仲景所着之书,文深义奥,浅学难通,遂芟
其根蔓,撮其根本,十去七八,将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制三十二药而总之,使
人易于检阅。一见此书,对形见影,了无障碍,得之对证用药,人可自疗,况医家者流,
业此者乎。兼仲景除《伤寒》之外,亦无杂病之论,是已备于仲景书也,故守真首论《伤
寒》之差谬。
故一切内外所伤,俱有受汗之病,名曰热病,通谓之伤寒。今春温、夏热、秋凉、冬
寒,是随四时天气、所感轻重,及主疗消息不等,合而言之,则一也。冬伏寒邪,藏于肌
肉之间,至春变为温病,夏变为暑病,秋变为湿病,冬变为正伤寒。冬冒其气,而内生怫
热,微而不病者,以至将来阳热变动,或又感之,而成热病也,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
温,亦其义也。然其阴证者,止为杂病,终不为汗病,由是伤寒汗病,直言热病,不言其
寒也。三阴证者,邪热在脏里,以脏为里为阴,当下者也。《素问》三篇:刺热、评热论
论、热论,论热不说其寒,非无谓者也,热论之外,《素问》更无说伤寒之证。热论云:
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云: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注云:寒者,冬气也。冬时严
寒,万类深藏固密,不伤于寒。触冒之者,名曰伤寒。伤于四时之气皆能病,以伤寒为毒
者,最为杀厉之气,中而即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肉之间,久而不去,变
为热病,故曰热病者,伤寒之类也。
古圣训阴阳为表里,此一经大节目,惟仲景深得其旨趣。后朱肱编《活人书》,将阴
阳二字,释作寒热,此差之甚也,中间误HT 横夭,嗟之何及!《素问》言人之脏腑阴
阳,脏者为阴,腑者为阳,又四时阴阳,尽有经记,内外之应,皆表里,其信然乎。六合
为十二经脉之合,太阴阳明为一合,厥阴少阳为一合,少阴太阳为一合,手足之脉,是谓
六合。表里者,诸阳脉皆为表,诸阴脉皆为里。以此验之,是守真之言不诬矣。然恐俗人
不悟,朱肱《活人书》之谬,且略举伤寒六经传受一端而明之。肱书云:伤寒中病时,腠
理寒,便入阴经,脉不微细,不经三阳也。三阴中寒,微则理中汤,稍厥或下利,即甘草
干姜汤。若阴毒已深,病势困重,六脉附骨,浮之则有,按之则无,于脐中用葱熨法。灸
艾三五百壮以来,手足不温者,不可治也。守真曰:前三日,三阳病,在表,故当汗之,
后三日,三阴病,在里,故当下之。六经传受,皆是热证,非有阴寒之病也。《素问
》云:伤寒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由此言之,守真之说,正合
《素问》,肱书失之远矣。又如身冷脉微,阳厥极深一证,肱书云:病患身冷,脉沉细而
疾,或时郑声,指甲面色青黑,阴毒已深。若服凉药,则渴转甚,躁转急,须急服辛热之
药。如得手足温,更服前热药助之。若阴气散,阳气来,即渐减热药而调之。守真曰:伤
寒下后热不退,蓄热在内,阳厥极深,以至阳气怫郁,不能营运于身表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傅青主女科-明-傅山.pdf
- 高注金匮要略-清-高学山.pdf
- 古方汇精-清-爱虚老人.pdf
- 古今名医方论-清-罗美.pdf
- 古今名医汇粹-清-罗美.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001至卷046-黄帝素问.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047至卷068-黄帝灵枢经.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071至卷088-脉法.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089至卷092-外诊法.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093至卷105-脏腑门.pdf
- 2025年庆阳市审计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抗菌药物的应用与管理制度-三甲医院.pptx
- 2025年随州市文化和旅游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临沂市水利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陕西省水利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承德市民政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南阳市建设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文山市文化和旅游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通辽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深圳市文化和旅游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