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切用--佚名.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药性切用   卷之一上   草部   (山草类)   卷之一上 草部   人参   大补,能回元气于无有,性味甘温,肺家专药。功用灵活,五脏之虚,随所引而至。   五脏之阳,生阴生血,阳自生而阴自长。退虚火,止烦渴,所谓甘温能除大热也。若 大虚衄,生噙咽汁,乃气不摄血,血脱益气耳。参条:补力稍减,有横行手臂之功。参 芦:涌虚痰。参须:降泄虚逆。有一种小者,名太子参。气质稍嫩,其用不下大参。参 叶:苦寒虽有泻热生津之用,而苦寒之性,不甚益人。虚甚者,忌之。   卷之一上 草部   珠儿参   甘寒微苦,入肺而泻热,补虚用代沙参之不及。性味稍沉,胃虚者,不宜多用。   卷之一上 草部   会兰参   补虚功在珠参之上,力近东洋。元虚挟微热而消渴者,较胜,其性甘凉可知。   卷之一上 草部   潞党参   味甘微温,补益中气。脏平无火,元气微虚者宜之。有一种西党参,微甘带辛,宜托 药用。白党参:气味辛劣,用之发散虚邪,不入补剂。红党参:味甘性润,益血补虚为平 稳,但力薄耳。   卷之一上 草部   西洋参   苦寒微甘,补气清肺,气味浓浓,功在珠参之上。胃虚不耐寒凉者,宜久制用。   卷之一上 草部   东洋参   气味甘平,力能补虚退热,无寒凉损胃之虞,殊胜西洋,足称良剂。惟产虚羸弱, 忌。   卷之一上 草部   高丽参   性温气浮,味甘纯补,大能退表虚寒热,稍逊人参之引用灵活耳。   卷之一上 草部   北沙参   甘淡性凉,补虚退热,益五脏之阴,肺虚劳热者,最宜之。伤寒、温疫、肺虚挟热亦 可暂用。   卷之一上 草部   桔梗   辛苦性平,色白入肺,力能清咽利膈,表散外邪,肺气滞于大肠者,宜桔梗开之,为 药舟楫,能引沉降之品至于至高之分成功。有一种甜者,兼能解毒,又名荠 ,亦可伪参   卷之一上 草部   甘草   性味甘平,生用缓中气、泻火;炙用温元气补中,和药解毒,中满忌之。节:行肢节 头:入吐剂。梢:入茎中。   卷之一上 草部   葳蕤   即玉竹。甘平性润,补中益气,为风温咽痛专药。用代参蓍,功力稍缓。   卷之一上 草部   黄精   性味甘平,补益中气,润养精血,功力轻缓,稍逊玉竹一筹。   卷之一上 草部   黄蓍   性味甘温,生用托邪实表;炙用补中益气。但其性滞,不似人参之灵活。   卷之一上 草部   白术   苦甘性温,生用豁痰利水;炒焦燥湿健脾;制熟补脾润燥;炒黑止血醒脾。其利腰脐 血,有健脾之功。盖脾健气运,则结血自解。野生者气清;于潜者力倍;种收者气浊。第 调补录用,断难挽回生死。若阴虚燥热、肝肾有动气者均忌。   卷之一上 草部   苍术   苦温辛烈,燥胃强脾,发汗除湿,能升发胃中阳气,辟恶解郁。产茅山者,真米泔浸 亦有麻油炒者。燥结多汗忌。   卷之一上 草部   天麻   味辛性温,入肝经气分。诸风掉眩,头旋眼黑,属风痰滞伏者,非此不除。湿纸包, 熟用。子名还筒子,能定风益虚。若血液衰少,非真有风邪者,忌用。   卷之一上 草部   秦艽   辛苦性平,祛风胜湿,活血舒筋,入手足阳明、肝、胆,亦治骨蒸潮热,利大小便。   纹者良。   卷之一上 草部   柴胡   味苦微寒,生用升阳解表,能引清气上行,而平少阳,厥阴之邪热,止诸疟寒热,入 胆、心包、三焦。酒炒则引入血分,治热入血室;盐水炒除烦热;鳖血炒退骨蒸;醋炒入 肝经而调经散结,为解表和里之专药。性虽上升,多用不能下泄。其梢专于达下;其汁, 滴,治耳聋。若阴虚无邪、气升火炎者,均为切禁。   卷之一上 草部   银州柴胡   较软柴胡性味稍平,入肝肾而专治虚劳烦热,骨蒸髓热。干长微白者良。   卷之一上 草部   前胡   苦辛甘平,入肺而消痰下气,解热疏风,为风邪咳嗽之专药。气香质嫩者良。无外感 勿用。按:柴胡、前胡均是风药;但柴胡性升,前胡性降为异。   卷之一上 草部   川独活   辛苦微温,气缓善搜,入足少阴气分;以理伏风而胜湿,痉痫、湿痹并宜之。   卷之一上 草部   川独活   辛苦微温,气缓善搜,入足少阴气分;以理伏风而胜湿,痉痫、湿痹并宜之。   卷之一上 草部   川独活   辛苦微温,气缓善搜,入足少阴气分;以理伏风而胜湿,痉痫、湿痹并宜之。   卷之一上 草部   川独活   辛苦微温,气缓善搜,入足少阴气分;以理伏风而胜湿,痉痫、湿痹并宜之。   卷之一上 草部   北细辛   性温味辛,表散寒邪,兼祛浮热,乃手少阴引经,足少阴本药。味极辛,能行水气 燥,性极刃烈,不可多用、独用。   卷之一上 草部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