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律师司法官一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5年律师司法官一试

【105 律師司法官一試】 1. 甲過15 歲生日,長輩乙擬贈送一部腳踏車以示祝賀與鼓勵,乙未及告訴甲之 父親丙,某日於路上遇見甲,就直接向甲表示欲贈與一部腳踏車。試問該贈與要 約之意思表示何時生效?(A)乙發出贈與要約之意思表示,就發生效力(B)乙要告 訴丙才會發生效力(C)雖然甲為限制行為能力人,但甲了解就發生效力(D) 甲為限 制行為能力人,並無受意思表示之能力 贈與為契約行為,須雙方意思表示合致始能成立,故於乙發出贈與要約之意思表 示時,該契約尚未生效。又乙贈與甲腳踏車,甲不因此負擔義務,就此純獲法律 上利益之行為,依民法第77 條但書規定,無須得法定代理人允許,故乙無須告 訴丙;另此係對話意思表示,依民法第94 條規定,於相對人(甲)了解時發生 效力。故本題答案為(C) 。 2. 30 歲的甲因精神障礙受監護之宣告,精神狀態回復期間向 18 歲剛離婚的乙購 買汽車後,駕車不慎撞倒丙女,丙女腹內懷孕數月的胎兒丁受有傷害。下列述, 何者正確?(A)乙得向甲請求返還汽車(B)丙得向甲請求懲罰性賠償金(C)丙不得 代丁向甲依侵權行為規定請求損害賠償(D)丙得向甲乙請求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1) 依民法第 15 條規定,受監護宣告之人無行為能力。又依通說見解,縱使其 精神回復正常,於撤銷監護宣告前,亦係無行為能力人。故甲、乙之買賣契 約依民法第75 條規定為無效,乙得依民法第179 條規定向甲請求返還汽車。 (2) 關於懲罰性賠償金,民法並無規定,係於消費者保護法 51 條方設有相關規 範,本件甲、丙車禍並非消費事件,故丙不得向甲請求懲罰性賠償金。 (3) 依民法第7 條規定,胎兒以將來非死產者為限,關於其個人利益之保護,視 為既已出生。通說就此採法定解除條件說,故縱使丁尚未出生,仍得對甲主 張權利。則丙得代理丁向甲請求損害賠償。 (4) 按共同侵權行為之共同加害行為須以行為人均成立侵權行為為其要件,本題 乙僅單純出售汽車於甲,對該事故之發生難謂有相當因果關係,據此,乙既 不負侵權責任,即不與甲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 3. 下列關於民法第118 條無權處分行為效力之述,何者正確?(A)經有權利人 之承認,溯及行為時發生效力(B)經有權利人之承認,於承認時發生效力(C)無權 處分人於處分後,取得其權利者,自取得權利時起有效(D)無權處分之規定,對 於債權行為及物權行為均有適用 (1) 依民法第 115 條規定,經承認之法律行為,如無特別訂定,溯及為法律行為 時,發生效力。據此,無權處分經有權利人承認後,於行為時發生效力。 (2) 依民法第 118 條第2 項規定,無處分權人取得權利者,其處分係自始有效。 又民法第 118 條第 1 項之處分,通說認為係狹義之處分,即僅指物權行為而 不及於債權行為。 4. 甲18 歲,因受贈取得A 屋之所有權,甲經法定代理人乙之允許,將A 屋出 租予丙。丙支付租金遲延,甲定相當期限催告丙支付租金。丙於期限內不為支付, 甲即對丙為終止租約之意思表示,並將A 屋另出租予丁。下列述,何者錯誤? (A) 甲與丙訂立之租約有效,甲與丁訂立之租約效力未定(B) 甲定相當期限催告丙 支付租金之性質為意思通知(C) 甲對丙為終止租約之意思表示,事後因乙之承認 而發生效力(D) 甲與丁訂立之租約,事後得因乙之承認而溯及於訂約時發生效力 (1) 甲之法定代理人乙僅同意甲將A 屋出租於丙,並未同意其終止租約並另行出 租於丁,故甲終止租約之行為(性質上係單獨行為),依民法第78 條規定應 屬無效,不因乙嗣後承認而發生效力;至於出租A 屋於丁之行為(性質上係 契約行為),依民法第 79 條規定應屬效力未定,於乙承認後,依民法第 115 條規定,溯及於締約時發生效力。 (2) 又關於準法律行為,可分為「意思通知(告知一定之請求內容)」、「觀念通知 (告知一定之事實)」以及「情感表示(告知一定之情緒)」。本題甲催告丙支 付租金,係告知一定之請求內容,故屬於意思通知。 5. 甲開設珠寶店,其受僱人乙對丙施以詐欺,致丙誤以假珍珠係真珍珠,因而 與甲締結珍珠買賣契約,關於乙對丙施以詐欺之情事,甲並不知情,下列述, 何者正確?(A) 甲與丙之珍珠買賣契約有效,丙得撤銷其意思表示(B) 甲與丙之珍 珠買賣契約效力未定,須得到丙之承認始發生效力(C) 甲與丙之珍珠買賣契約無 效,但若得到丙之承認則可以溯及發生效力(D) 甲與丙之珍珠買賣契約有效,丙 不得撤銷其意思表示 (1) 民法第92 條第 1 項但書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