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德张力下诱惑侦查的法律正当性标准.pdf
第5卷第2期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Vol.5 No.2
2015年4月 Journal of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Apr .2015
道德张力下诱惑侦查的法律正当性标准
秦策 ,郝文洁1 2
(1.2.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摘 要:诱惑侦查是一种饱受道德争议的侦查措施。要使这种侦查措施获得人们的法律情感所
接受,应当尽可能控制对被诱惑者的权益损害,这就要求在理论和司法实务中应当确立合适的诱
惑侦查正当性标准,即以主观标准为主、客观标准为辅的混合标准,并且明确诱惑行为正当性的
前提和“过度引诱”行为的界限,从正反两个方面将诱惑侦查行为限定在合法合理的限度内。同
时,赋予被引诱者寻求救济的权利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诱惑侦查;主观标准;客观标准;混合标准;司法道德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082(2015)-0051-08
诱惑侦查一直是饱受争议的一种侦查措施。一方面,作为隐蔽型犯罪的有效侦查手段,诱惑
侦查具备一般侦查措施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长久以来受到世界各国侦查机关的青睐。而另一方
面,长期的侦查实践也证明,诱惑侦查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侦查机关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
人权保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因而关于诱惑侦查的是非之争从未停止,也莫衷一是。我国新
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提及了“诱惑侦查”,但是对其正当性标准并无清晰界定,而且缺乏系统
完备的规范,以致侦查机关不能正确利用这一侦查措施而达到有效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的目的。
因此,应当在借鉴国外学说发展的基础上,确立我国诱惑侦查的正当性标准,对不当诱惑侦查设
定必要的司法救济,使诱惑侦查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同时,也能在道德情感上为人们所接受。
一、诱惑侦查的道德争议
(一)关于诱惑侦查的道德质疑
诱惑侦查行为历来为人们争论不休。质疑者认为,诱惑侦查的实施者违背了国家机关的道德
责任,有损国家威信,也为民众所不齿。有学者指出,对一个有犯罪倾向的人,是立足于拉,还
是立足于推,这是区分行善与作恶的分水岭。一个有犯罪倾向的人,拉一拉就过来了,就远离犯
罪;推一推就过去了,便成为犯罪分子。侦查人员面对一个有犯罪倾向的人,特意设计某种诱发
犯罪的情境,或者根据犯罪倾向,提供实施犯罪的条件和机会,叫他人瞌睡遇上枕头,这样明目
张胆地坑人,给人民群众留下十分恐怖的感觉。[1]在实施诱惑侦查时,侦查人员往往会隐藏自己的
收稿日期:2015-03-09
基金项目: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3BFX006);201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GJ2013D12)
作者简介:1.秦策(1968—),男,江苏如皋人,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2.郝文洁(1990—),女,山东潍坊人,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2013级研究生。
51
身份和意图,利用被引诱者对金钱、美色等利益的欲望来进行引诱,带有很强的欺骗性。这种利
用人性弱点和人为设置情境来展开的道德测试,实质有“制造犯罪”之嫌。另一方面,刑事诉讼
中的司法诚信原则要求专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客观公正的义务,不容许采用欺骗、有悖公德
的手段实施诉讼行为。[2]尽管犯罪侦查是侦查主体同犯罪分子之间的对抗与较量,但仍然需要诚信
基础。诱惑侦查显然与司法诚信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悖离,而如果侦查行为丧失诚信,司法的权
威性将会荡然无存。与此同时,诱惑侦查导致的定罪量刑有违司法公平。如果侦查机关以诱发犯
意的方式来获得证据,被诱惑者的行为是在侦查人员的唆使与操控下进行的,但责任却由被告人
来完全承担,这不符合刑法的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总之,一直以来,诱惑侦查都受到道德上的
质疑,很多学者认为诱惑侦查是对司法道德的挑战,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应当拒绝“诱惑侦
查”。
(二)关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青少年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docx VIP
- 平高集团GW4-126VI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安装使用说明书.docx VIP
- 三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模块一项目三任务二协助老年人进行雾化吸入.pptx VIP
- 湖南省长沙2025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pptx VIP
- 七年级语文秋季开学第一课(统编版2024):“语”你相伴,趣味无穷(快闪+15种趣味游戏).pptx VIP
- 用眼卫生公开课.pptx VIP
- 氪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docx VIP
- 英文版我的暑假生活.pptx VIP
- 检验科病例讨论PPT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