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亭词论-清-蔡嵩云.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柯亭词论 [清]蔡嵩云撰         ○守四声并无牵强之病   词讲四声,宋始有之,然多为音律家之词。文学家之词,分平仄而已。音律家之词, 原可歌唱,四声调叶,为可歌之一种要素。仇山村曰:“词有四声、五音、均拍、轻重、 清浊之别,即指可歌之词而言。北宋如屯田、方回、清真、雅言诸家,南宋如白石、梅 溪、梦窗、草窗、玉田诸家,大都妙解音律,所为词,声文并茂。吾人学其词,多有应守 四声者。且所谓音律家之词,亦惟独创之调,自度之腔,如清真兰陵王、白石暗香疏影之 类,须严守四声。至于通行之调,如金缕曲、沁园春、水龙吟之类,则无四声可守。摸鱼 子、齐天乐、木兰花慢之类,一调中只有数处仄声须分上去,不必全守四声也。四声调叶 之词,今虽以音谱失传而不可歌,然较之仅分平仄者,读时尚觉铿锵可听。故词家之守律 者,必辨四声分上去,以为不如是,不合乎宋贤轨范。浅学者流,每谓守四声,如受桎 梏,不能畅所欲言,认为汩没性灵。其实能手为之,依然行所无事,并无牵强不自然之 病。观清末况蕙风、朱缰村诸家守四声之词,足证此语不诬。   ○守四声滥觞於南宋   词守四声,滥觞南宋。在北宋并无守四声之说。南宋发生此种词派,亦非无因。四声 之不同,全在高低轻重。去高而上低,平轻而入重,其大较也。歌辞之抗坠抑扬,全在四 声之配合恰当。非然者,必至生硬不能上口,又何能美听乎。在深通音律之诗人词人,随 意发为诗词,无不可歌,无不叶律。非然者,其用字必待乐工之校正,方能入调。史称温 飞卿能逐弦管之音,为侧艳之辞,其诗词自可入乐。李太白、王摩诘不闻知音,而清平 调、渭城曲唱遍一时,未始不由于前说。唐人歌绝句,五代歌小令,其歌法均其简单。北 宋初,仍循五代遗法歌小令。中叶以後,慢词渐盛,词乐始突飞猛进,内容遂日趋于繁复 矣。当时创调制谱最有名者,首推柳耆卿。所制新声独多,饮水处都歌柳词,是其一证。 继之者为周美成,曾充大晟府乐官。文人而通音律,故其词和协流美,都可入乐,一时称 为绝唱。南渡後,大晟乐谱散失,不独柳谱全亡,周谱亦所存无几。坊曲优伎,有能歌清 真词一二调者,人莫不视同珠璧”参看拙著乐府指迷笺释可歌之词条下小注第四段按语) 惟其审音用字之法既不传,如是群视周词四声为金科律。方千里、杨泽民、陈西麓诸家和 清真调,谨守四声,少有逾越,即其一例。厥後词家,因守周词之四声,遂推而守其他音 律家词之四声,此南宋守四声词派所由成立也。无论何事物,在原始时代,均纯任自然, 本无所谓法。渐进则法立,更进则法密。音乐进展,亦复如是。始何尝有五音六律与四 声,其後觉天然歌唱,过于简单凌乱,于是始有音律之发明。其实此音律,仍含于自然法 则中,特後人加以发明。虽出人为,谓仍属自然法则,亦无不可。慢引近词之成为宋代词 乐,实由进步使然。其内容之繁复,迥非唐人绝句、五代小令可比。欲明其故,非将宋代 燕乐所以承前启後者,加以彻底之研讨不可。总之守四声词派,实有其甚深之根据。篇幅 所限,兹仅发其凡而已。   ○初学不必守四声   词守四声,乃进一步作法,亦最後一步作法。填时须不感拘束之苦,方能得心应手。 故初学填词,实无守四声之必要。否则辞意不能畅达,律虽叶而文不工,似此填词,又何 足贵。惟世无难事,习之既久,熟能生巧,自无所谓拘束,一以自然出之。虽守四声,而 读者若不知其为守四声矣。北宋尚无守四声之说。通音律之词家,大都能按宫制谱,审音 用字。(参看拙著乐府指迷笺释去声字条下小注第一後按语)南渡後,此法渐失传。于是 始有守四声词派出,以求于律不迕。至所谓守四声,在一调中,有全守者,有半守半不守 者。方杨诸家之和清真,每有此现象。全守者不必论。半守者,即词中此一部分四声,有 丝毫不容假借处。故诸家于此等处,均不肯违背。半不守者,即词中此一部分四声,有可 通融处。故诸家可各随其意。又同一人所创之调亦然。如梦窗莺啼序三首中四声虽大致相 同,亦间有不同处。总之皆随各宫调音谱之性质,而填词用字各如其量。惟四声在调之何 部即可通融,宋贤亦无定则传後。故今日填词,不讲律则已,讲律则惟有遵守宋贤轨范, 亦步亦趋矣。入可代平,去不代上,本案贤成说,不妨按调之情形采用。王半塘、郑叔 问、况蕙风、朱︹屯阝为清末四大词家,守律之严,王、郑似不如朱、况。而朱、况之严 于守律,前期之作,似不如其後期。总之宋词之音谱拍眼既亡,即守四声,亦不能入歌。 守律派之守四声,无非求其近于宋贤叶律之作耳。近年社集,恒见守律派词人,与反对守 律者互相非难,其实皆为多事。词在宋代,早分为音律家之词与文学家之词。音律家声文 并茂之作,固可传世。文学家专重辞章之作,又何尝不可传世。各从其是可也。   ○自然与人工各占地位   词尚自然固

文档评论(0)

masterchief2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1410134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