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凝血课件
; 血栓形成是指人体血循环中的有形成分在血管内形成异常的血凝块。血栓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面广,包括血细胞、凝血因子、血管壁的因素、血细胞与血管壁的相互作用等。临床上根据血栓在人体内的解剖部位,将血栓分为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微血栓和混合血栓。;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DVT约占VTE的2/3,发生于腘静脉以上部位的DVT是肺栓塞栓子的重要来源。PTE约占VTE的1/3。
DVT与PTE 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 不同部位的表现
;DVT发病率;肺栓塞PTE发生率;国内;内科住院患者VTE的患病率与危险因素;内科的高危险性情况;ICU患者的血栓;;产科的血栓风险; 静脉血栓形成(VTE)是导致孕产妇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妊娠期VTE的发生率为0.5-3/1000次妊娠,早、中、晚期及产后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妊娠期VTE的发生有若??的高危因素,一旦发生VTE,必须尽快进行治疗,从而降低与之相关的肺栓塞病死率以及深静脉血栓DVT的扩展、栓塞后腿部综合征的发生率。; 在既往有VTE病史的妇女,其VTE复发率可高达12%。预防性治疗比VTE发生后再进行治疗更能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高危因素;表1 与妊娠相关的高危因素 ;肺栓塞的死亡率 ;肺栓塞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观 念;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 —国内外共同面对的实际情况;血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测;有多少系统参与了血栓的形成 ;更具价值的项目在于……更精确地指向目标;血栓形成的诱发指标;抗凝血酶缺乏症;一、什么是抗凝血酶?
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曾称为抗凝血酶Ⅲ和肝素辅因子Ⅰ, 是一种单链糖蛋白,属于α2球蛋白,其生理半衰期为17.5~26.5小时,它是血浆中重要的生理性抗凝因子,可以中和凝血途径中的丝氨酸蛋白酶,如凝血酶、凝血因子Ⅸa、Ⅹa、Ⅺa、Ⅻa等。AT是凝血酶的主要抑制物,能中和血浆中2/3的凝血酶。; AT与肝素的结合,是AT抗凝功能中的重要一环,在肝素存在下,AT的抗凝作用可以增加数千倍。在人体有生理意义的有3种亚型:AT-i、AT-ⅲ、AT-ⅵ,肝素主要通过加强AT-ⅲ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AT灭活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速度依赖于肝素,但灭活丝氨酸蛋白酶的量取决于AT的活性。;;二、AT的主要功能;4、抑制脂多糖(LPS)刺激单核细胞等生成TF和白细胞介素-(IL-6);抑制白细胞活化,减轻LPS引起的肺血管损伤;
5、阻断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核因子kB(NF-kB)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白细胞黏附,减轻器官损害,改善微循环;
;三、AT水平下降的原因;(2)血浆AT丢失
肾病综合征时,由于AT的分子量较小,易从尿液中随蛋白流失,肾病综合征患者尿蛋白排出量越大,血浆中AT越低。故常可导致肾静脉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此外,高血压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烧伤和多发性创伤失血等原因也会造成AT的大量丢失,进而导致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3)AT消耗增加导致活性降低
见于血栓前期和血栓性疾病。凝血系统活化,消耗AT,增加血栓风险和加重血栓性疾病的程度。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DIC、外科手术后、口服避孕药、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妊高征时,AT活性显著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4)败血症与AT
AT活性处于低水平与败血症所致DIC患者的死亡风险密切相关。许多研究显示,AT活性越低,患者死亡率越高,阻止患者AT水平的持续下降,能够降低严重败血症和败血症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前DIC AT 活性降低是DIC 前期的重要特点;(5)肝素抵抗 肝素是AT的辅因子,两者结合后,AT的生物效应(灭活凝血酶的速率)
可提高1000~2000倍,最终抑制丝氨酸蛋白酶的效应还是取决于AT的活性。有研究报道,当AT的活性为70%时,肝素的作用约降低65%;当AT的活性为50%时,肝素的作用只有原来的1/5。说明当体内AT活性降低时,单纯应用肝素治疗,其疗效受到明显影响。检测发现AT活性低于50%,肝素效应与预期不符时,应考虑补充AT 。;四、实验室检测
抗凝血酶活性(AT%)检测。
正常值:80-130%;血栓形成后的检测指标;D-二聚体和FDP的临床应用;定 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43;临床应用;临床应用:;D-D检测的临床应用原则;(1)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
静脉血栓栓塞(VT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2.ppt
- 儿童哮喘性疾病.ppt
- 儿科总论.ppt-1.ppt
- 儿童常用抗生素简介.ppt
- 儿童孟氏骨折201402.ppt
- 儿童哮喘的理想治疗方案.ppt
- 儿童常见死因及分类课件 2.ppt
- 儿童常见骨折.ppt
- 儿童呼吸机治疗总论 [正式].ppt
- 儿童哮喘091121.ppt
- 2025年成都市玩偶生产荧光涂鸦互动玩偶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成都市海绵生产用于体育馆室外运动场地透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体操鞋企业团建运动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溶洞极限运动(速降)场地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涵洞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体育场馆设施扎带安全防护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牦牛育肥产业园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旅拍宠物陪伴拍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进口食品节庆主题快闪店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洗选厂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化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