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审大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审大纲

计算机审计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名称:计算机审计(Computer Auditing) 课程代码:0822101830 课程性质:审计学、会计学专业必修课 课程学分:3学分 2、课程简介:计算机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底层数据库原始数据为切入点,在对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测评的基础上,通过对底层数据的采集、转换、清理、验证,形成审计中间表,并运用查询分析、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多种技术和方法构建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趋势、异常和错误,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精确延伸,从而收集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方式。本课程将借助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与本校合作开发的《审计之星教育系统》进行教学,该系统整合了一套完整的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并设计了若干审计陷阱,可以很好在展示计算机审计的全过程。 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在学生掌握计算机审计软件技术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完成被审计单位数据导入,并在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阶段各具体审计实务中熟练应用所掌握的审计软件技术完成审计工作。 先修与后续课程:本课程先修课程为《财务审计》 3、首选教材:《计算机审计实验教程》,梁素萍等,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主要参考书目: 《计算机审计:概念、框架与规则》,刘汝焯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 《计算机审计实务操作》,邱银河、木南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 上篇 实验准备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计算机技术与审计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PPT演示 学时分配:0.5学时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一、计算机技术与审计 二、计算机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一)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二)对审计技术手段的影响 (三)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四)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掌握):计算机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熟悉):计算机技术与审计的关系 (了解):计算机技术特点 (重点):计算机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难点):计算机技术对审计技术手段和审计人员的影响 第二节 计算机审计概念及特征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PPT演示 学时分配:0.5学时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一、计算机审计概念 二、计算机审计的特征 (一)审计取证的切入点是信息系统和底层电子数据 (二)创建审计中间表,构建审计信息系统 (三)构建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掌握):计算机审计概念 (熟悉):计算机审计的特征 (了解):审计信息系统的构成 (重点):计算机审计概念、计算机审计的特征 (难点):计算机审计的特征 第三节 计算机审计基本框架及流程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PPT演示、课堂讨论 学时分配:1学时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一、计算机审计基本框架 (一)计算机审计的对象 (二)计算机审计的作业模式 (三)计算机审计的基本方式 (四)计算机审计的基本方法 (五)计算机审计的主体 二、计算机审计的一般流程 (掌握):计算机审计的一般流程 (熟悉):计算机审计的对象、作业模式 (了解):计算机审计的基本方式、基本方法和主体 (重点):计算机审计的作业模式、一般流程 (难点):计算机审计的作业模式、一般流程 第二章 计算机审计技术 第一节 计算机审计技术现状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PPT演示、课堂讨论 学时分配:1学时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一、我国计算机审计技术发展概况 (一)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概况 (二)商业审计软件发展概况 二、计算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