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蛇串疮2

中医针灸外科学 蛇串疮(带状疱疹) 针灸临床教研室 董宝强 【概述】 一、概念: 蛇串疮是一种在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病毒性皮肤病。 二、特点: 1.(皮疹)集簇性水疱,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 2.(自觉症状)灼热、刺痛,感觉过敏。 三、与现代医学联系 相当于带状疱疹。 【病因病机】 一、中医: 1.肝经郁热,气滞湿阻,兼感毒邪。 2.脾失健运,蕴湿化热,兼感毒邪。 3.年老体弱,血虚肝旺,兼感毒邪。 二、现代医学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易发于春秋的任何年龄,50岁以上占50%。 1.初次(无免疫力者)感染后,临床表现为水痘占70%(1-6岁)。 2. 30%为隐性感染,VZV沿感觉N末梢传入,持久地潜在脊髓后根N节、三叉N节。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如年老体衰、感冒受凉、疲劳、精神创伤、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肿瘤),烧伤、手术、应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VZV被激活,侵犯N,产生炎症,坏死,沿N呈带状分布。 3.儿童时期患过水痘的约10%到成年人后会再发带状疱疹。 4.多发部位依次为肋间N分布区,三叉N第一支分布区,颈段/腰段骶段N。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前驱症状: 1.局部出现带状刺痛、神经痛、感觉异常。 2.轻重不同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 二、皮损特点: 1-3日后出现带片状红斑或丘疹,继而成为密集成簇的,绿豆到黄豆大小的水疱,累累如串珠,带状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中线。 水疱: ①疱液清,疱壁紧张,四周有红晕,皮疹2-5日内陆续出现水疱,由透明变浑浊,吸收干涸结痂或溃破、糜烂、结痂→脱落而愈,有暂时色沉,一般不留疤痕。 ②形成血疱或坏死的留有疤痕。 三、部位 胁肋部(53%) 头面部(15-20%) 颈(15-20%) 腰骶(11%) 常伴邻近淋巴结肿大 四、自觉症状:疼痛 老年人常伴遗留性N痛(半年或更长时间) 五、特殊表现 1.不完全性带状疱疹:患处疼痛,可见潮红或丘疹,无典型水疱。 2.坏疽性带状疱疹:皮疹中心可出现坏死,呈黑褐色痂皮,留有瘢痕,多见于老年人、营养不良、恶性肿瘤患者。 3.眼部带状疱疹:三叉N眼支受累所致,疼痛剧烈,上脸、额部出现成簇水疱群,可累及角膜和眼球,可导致化脓性结膜炎,溃疡性角膜炎,角膜瘢痕,失明、病毒性脑膜炎。 4.耳部带状疱疹:膝状N节后根受侵而引起的面N、听N受累,出现面瘫、面痛、外耳道疱疹三联症(Ramsay-Hunt综合征)。 5.播散性带状疱疹:占3-4%,从局部出疹到泛发全身为1-10天水疱有融合倾向,为水痘样,可并发肺脑等损害。常见于年老体衰,恶性淋巴瘤,应用免疫抑制剂病人。 6.内脏带状疱疹:植物N受累导致其支配的内脏发疹出现胃肠炎,泌尿系等症状(粘膜溃疡)。 【鉴别诊断】 前驱期或无疹型带水疱疹,神经痛显著时易误诊为冠心病、肋间N痛、胸膜炎等,根据上述疾病诊断要点加以鉴别。 一、单纯疱疹 1.在发热过程中出现后,2.好发于皮肤与粘膜交界处,3.水疱疼痛不明显,4. 1周左右痊愈,易复发。 二、接触性皮炎 1.局限于接触部位,有明显接触过敏物质史, 2.皮疹潮红、肿胀、有水疱、界清。      考考你?  【治疗】 一、中医辨证论治 以清热、祛湿、止痛为主 (一)内治 1.肝经郁热 【症状】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口苦咽干,烦燥易怒,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治则】泻肝解毒,利湿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金·李东垣) 加徐长卿、大青叶、紫草、郁金、丹皮、薏苡仁 2.脾虚湿蕴 【症状】疱疹颜色较淡,疱壁松弛,伴口不渴,食少腹胀,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或滑。 【冶则】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 加徐长卿、郁金、公英、薏苡仁 3.气滞血瘀 【症状】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伴舌黯、苔白、脉弦细。 【治则】理气活血,重镇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金铃子散,血府逐瘀汤。 (附)中成药: 轻症:龙胆泻肝丸、参苓白术散、血府逐瘀丸、板蓝根冲剂 重症:双黄连注射液 后遗N痛:元胡止痛片 (二)外治 1.初起未溃: ①三黄洗剂(大黄、黄柏、黄芩、苦参等量研末加蒸馏水100ml,医用石炭酸1ml)。 ②玉露膏外敷。 ③雄冰酒外涂(雄黄5g、冰片0.5g、白酒100ml)。 (二)外治 ④大青叶、蒲公英、鱼腥草、地榆、甘草、马齿苋各3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