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古三焦分证对温病学影响 .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好古三焦分证对温病学影响

王好古三焦分证对温病学影响 郑丰杰 洪原淑 摘 要:王好古受张元素“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的启发,按“三焦热用药大例”与“三焦寒用药大例”论治三焦病证,王好古的三焦分证思想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王好古;三焦分证;温病学 王好古,字进之,晚号海藏老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早年与东垣同受业于张元素,元素殁,后又师从东垣,尽得其学,成为易水学派的一个中坚人物。王好古重视脏腑辨证、药物归经等易水学理念,并独倡伤寒杂病一体论、阴证论等,但其提出的三焦分证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亦有深远的影响。 1 秉元素之学发三焦辨证之说 易水先师张元素重视脏腑辨证,他受华佗的影响,并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探讨脏腑经络脉证,均从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诸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了五脏六腑十一经(未及心包经)的辨证体系。并创立了“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辨证从虚实寒热着手,论治必以温凉补泻为指归。张元素在其“十一经辨证”中,把三焦作为六腑之一,从属于他所创立的脏腑辨证论治体系,即作为五脏六腑十一经辨证和“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的一部分,并没有把三焦作为独立的辨证体系。 王好古秉承张元素的脏腑辨证理论,并加以发挥,将三焦证治从“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的构架模式中分立出来,创造性的采用“三焦寒三焦热用药大例”的体例,对三焦证治进行专门阐述,这种思想在中有多处体现,从而形成了三焦分证的独立体系。 2 以寒热为纲三焦气血分治   王好古论治三焦,分为三焦热证与三焦寒证两大独立部分,即“三焦热用药大例”与“三焦寒用药大例”,每一部分均设三方面内容进行讨论,即上、中、下三焦的治疗,气分与血分的治疗,以及通治法,皆附以详备的方剂。 王好古论“三焦热用药大例”,首先指出上、中、下三焦热证的治疗方法,如:上焦热,用清神散、连翘防风汤,凉膈散等;中焦热,用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洗心散等;下焦热,用大承气汤、五苓散、八正散等。其次提出气、血分有热的治方:气分热,用柴胡饮子、白虎汤;血分热,用清凉饮子、桃核承气汤;最后指出通治大热方:三黄丸、黄连解毒汤。 与上相仿,王好古论“三焦寒用药大例”,首先指出上、中、下三焦寒证的治方:上焦寒,用桂附丸、铁刷汤、胡椒理中丸;中焦寒,用二气丸、附子理中丸、大建中汤;下焦寒,用还少丹、八味丸、大真丹。之后,提出气、血分有寒的治疗:气分寒,用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芍药、人参新加汤;血分寒,用巴戟丸、神珠丹;最后列出通治大寒,用大己寒丸、四逆汤。 除了三焦分治,王好古还明确提出气分证与血分证之别,并将其列于三焦之后进行论治。而在张元素的“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中,亦有对气分、血分寒热的辨证治疗,但分散于心、脾、肾、小肠等脏腑的虚实辨证之中,且有药无方,而王好古则将其列于“三焦寒”、“三焦热”用药大例里,附以治疗方剂,作为三焦辨证体系的一部分。如王好古用白虎汤、柴胡饮子治疗气分热;用清凉饮子治疗血分热。而后世温病学派所倡导的卫气营血辨证中,采用清热泻火法(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等)以治气分证,用清热凉血法(如犀角地黄汤等)以疗血分证,这显然与前者有其同源性。 3 对温病学派的影响 正如前述,王好古在“三焦热用药大例中”,用清神散、连翘防风汤,治疗上焦热,这实是针对肺表有热的论治;用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以治中焦热,是对胃热腑实的论治;将五苓散、八正散、石韦散用以下焦热,则是针对膀胱湿热的论治。王好古论“三焦寒用药大例”,亦是采取上中下三焦分证的形式,对脏腑有寒进行论治。 王好古以寒热统三焦,不言标本,亦不言虚实,概是想与“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有所区别。但不难看出,王好古的三焦分证仍带有张元素“脏腑辨证用药式”的痕迹,且三焦分证的内容也略显单薄,但这毕竟是一项独创性的工作,而正是王好古这种开创性的劳动成果,也正是由于他所倡导的这种独立的三焦分证理论在临床应用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使后世温病学家吴鞠通,在继承王好古这种以三焦分证的形式对脏腑寒热进行论治的基础上,通过自己丰富的临床实践,深刻的体会到,温病的发生与发展与三焦所属脏腑的病机变化有密切关系,而且在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这些脏腑的传变和治疗有一定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可以用三焦进行归纳,从而创立了温病学三焦辨证理论,即以肺与心包为上焦,脾与胃为中焦,肝与肾为下焦。在此基础上,又提出论治三焦病证之原则,从而形成了三焦辨证治疗体系。 不难看出,王氏气血分证理论对温病学派之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形成亦有一定的影响,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分别反映了温病病程变化中的纵与横的关系,因而在吴鞠通提出三焦辨证纲领后,可以认为温病学的理论体系已趋于完善,也是温病学走向成熟的表现。 综上所述,王好古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