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华辨治热性胃痛经验.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少华辨治热性胃痛经验

王少华辨治热性胃痛经验关键词 热性胃痛 王少华 中医治法临床经验 王少华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六十余载,学验俱丰。笔者为王老师学术经验继承人,有幸侍诊案侧,获益匪浅。现择其治疗热性胃痛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从热论治胃痛的理论依据 胃为六腑之一,属阳,五行中居土位,向有阳土、燥土、己土之称,这说明胃在生理上是主火热的。清“脾属阴,主湿化;胃属阳,主火化”的阐述,也证明了这一点。早在《灵枢“中焦如沤”。“沤”是在胃中进行的,它需要胃阳发挥其生理功能,当然还需要脾阳、肾阳等的参与,才能使“水谷之海”完成“沤”的全过程。可见胃处于火热状态下,才是生理性的。但是任何生理活动都是适度的,亢则为害。“少火”才能“生气”,“壮火”反而“散气”。胃主火热,但火热过亢则反受其灾,于是“少火”一变而为“壮火”,因而它在病理方面也多为热的反映。根据“热者寒之”的治则,《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胃为阳土,宜凉宜润”;“阳明阳土,得阴自安”。叶氏在这里明确提出了胃家宜从热论治的例证。也正因为在病理上多表现为热,所以其他病邪犯胃也易化热,如湿在胃则从阳化而成湿热;又如太阳之邪传人胃家则成实热证,所谓“实则阳明”。 关于胃主火热,治之宜寒的这一问题,金元时代的张元素也早有认识,这体现在他论脾的条文中有“本热清之”与“本寒温之”的寒和热的两分法;而在论胃的条文中只有“本热寒之”与“标热解之”的只热不寒的一分法,其胃寒证附“胃虚补之”条,称为“寒湿”。张氏论胃热而不及寒的说法,当非偶然之举。 2 热性胃痛与肺肝脾的关系密切 《素问 “诸气膪郁,皆属于肺”。由于肺主一身之气,乃诸气之总司,司肃降之职。气舒则脾运得健,胃气和降。一旦肺气膪郁,则肃降不能,由此而肝气不达,胃失和降,郁久化热。“肝乃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其病在胃,其本在肝。多由急躁戕肝、肝气郁结,一则疏泄不能、横逆犯胃而致肝胃气滞之胃痛;二则肝失条达,气郁化火,胃失和降,逆气上冲而形成肝郁化火的胃痛;三则化火伤阴,肝阴亏虚,木少柔养,横逆犯胃,胃体失濡,气滞不运而致胃痛。 脾与胃以膜相连,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共主升降,故胃病多涉于脾,脾病亦可及于胃。若因饮酒茹荤,或过食辛辣,助湿生热,最易损伤脾胃,正如薛生白《湿热病篇》云:“湿热病属阳明太阴者居多”。湿热中阻,脾胃升降之气机逆乱而导致的胃痛。肺肝气郁,化火伤阴,或肝阴亏虚,或脾润不及,或胃燥太过,致胃失濡养,而成阴虚胃痛。 3 治疗热性胃痛五法 3.1 清肺理气法治肺胃气滞证:王师认为此证特点有二:①肺胃气滞,故见脘痛缠绵日久与胸次痞闷反复发作,甚则波及胸背,左右攻冲,噫嗳太息;②“气有余,便是火”,气滞久则郁而化热,故痛处觉热,脉弦数,舌红苔薄。服疏肝理气药不效者,可取法清肺理气,以百合汤为主方。查此方载于清陈修园《时方妙用》、《时方歌括》二书中,由百合与乌药二味组成。书中指出:“治心口痛,服诸热药不效者,亦属气痛”。“气痛,脉沉而涩,乃七情之气郁滞所致……宜百合汤”。考百合甘寒入肺,有清肺热、降肺气之功,所以仲景治恙后余邪未净的百合病,以百合为主药。百合治胃痛的关键在于人手太阴肺经,能降肺气。肺为诸气之总司,肺气降则诸气自调。气机调畅通利,于是不止痛而痛自止。乌药辛温香窜,上行肺胃,下达于肾,顺气宣通,疏散滞气,寇宗?称其“性和……不甚刚猛”。黄宫缡说它是“治胸腹邪逆之气,一切病之属气者皆可治”。两药相配,则一寒一温,一润一燥,合用后则寒润不滞邪,温燥不伤阴,刚柔相济,堪称妙用。原方百合用量为30g,乌药为9g,从剂量中也可体现出百合汤乃治气郁化热之胃痛证。配四逆散复方运用,肺胃肝同治,其效尤捷。 3.2 泄肝行气法治肝胃气滞证:王师认为此证特点有二:①气病多走窜,因而脘痛连及肝野的胁肋少腹甚至脾野的大腹,且胀,得嗳稍安,太息则舒。②气郁化热,故此类患者喜清恶温,服辛香燥热之药辄痛势增剧。舌偏红、苔黄或薄白,脉弦细或弦数。根据“治肝可以安胃”之说,方用金铃子散,方中金铃子苦寒泄降,入肝清泄肝火,行气滞;延胡索辛苦而温,属肝家血分药,行血中之气滞, 《炮炙论》云:“心痛欲死,急觅延胡,以其能散胃脘气血滞痛也”。于此可见,二药一寒一温,一气一血,合用后将充分发挥行气活血之功,使气血畅通,于是“通则不痛”。临床治疗此证,可配柴胡疏肝散,取其协同作用。 3.3 苦降辛开法治肝郁化火证:此证之胃脘痛多并见痞满,胁肋胀痛,嘈杂,呕恶吞酸,噫嗳,口干而苦,甚则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王师认为其诊断要点有:①胃脘或食道处其痛如灼;②嘈杂泛酸;③口苦。《素问大论》云:“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尚书“火日炎上,炎上作苦。”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