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立陶宛十字架山数万十字架为谁而立-.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立陶宛十字架山数万十字架为谁而立-

立陶宛十字架山数万十字架为谁而立?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堆积了5万多个十字架的道曼图山也是如此,它漫长而曲折的形成史几乎就是整个立陶宛国家历史的缩影。 1960年,恼羞成怒的苏联政府终于对十字架山“处以极刑”:强大的推土机铲平了山顶,精美的十字架被当做垃圾运到了废物场;实在带不走的则被付之一炬或彻底粉碎。 提到欧洲波罗的海东岸的立陶宛,很多人立刻就会想到琥珀——立陶宛国家面积仅6.5万平方公里,比我国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还小,却蕴藏了全世界95%的琥珀,可谓名副其实的“琥珀王国”。每年几百万游客慕名来到立陶宛,就是为了带回几件货真价实的琥珀饰品。事实上,除了琥珀,立陶宛的十字架同样世界闻名。 立陶宛人制作十字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刚开始时,十字架与基督教仪式紧密相连。后来,十字架渐渐脱离了宗教,与其他纪念活动联系了起来。 立陶宛人制作的十字架精致漂亮,一直受到收藏家的青睐。而在立陶宛北部城市希奥利艾以北12公里的地方,就有一座家喻户晓的山丘,它“长满”了十字架,成为了世界上一处绝无仅有的名胜—— 十字架山。 山头上有超过5.5万个十字架 立陶宛军队曾在此打败条顿骑士团 在立陶宛希奥利艾城以北约12公里的公路边上,坐落着闻名世界的“十字架山”——道曼图山。说它是山,实在有些勉强,因为整个山丘的高度仅10余米,还不及一栋5层楼的住宅,“山顶”面积也只有一个足球场大。它不是墓地,也无人埋葬在这里,但却是地球上十字架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整座山仿佛是一个十字架森林,共有大大小小的各种十字架约5.5万个。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十字架呢?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堆积了5万多个十字架的道曼图山也是如此,它漫长而曲折的形成史几乎就是整个立陶宛国家历史的缩影。 由于地处偏僻,在主流的世界历史书里,立陶宛总被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极少有人知道它也曾经显赫过——700年前的立陶宛大公国曾是欧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西起波罗的海之滨,东至黑海,雄霸整个东北欧洲。作为一个多民族多信仰的国家,立陶宛大公国多次被周围的基督教国家群起而攻之,1409年爆发的“波兰-立陶宛-条顿战争”就是欧洲中世纪最大规模的战争之一。在这场历时两年的著名战争中,立陶宛和波兰联军大败威风八面的条顿骑士团,甚至反攻到了位于德国的骑士团总部。中世纪欧洲三大骑士团之一的条顿骑士团从此威风扫地,再也未能回到鼎盛状态。 根据史书记载,在立陶宛人抵抗骑士团侵略的战争中,立陶宛北部的道曼图山附近发生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战役,立陶宛人大获全胜。在成功赶走入侵者后,这座山丘便成了立陶宛独立的象征,也是人们朝圣的目的地,这就是“十字架山”的前身。 令人意外的是,基督教会的军事入侵虽遭受惨败,但基督教却从此成功地传入了立陶宛。作为教会精神的象征,十字架也随即风行全国,在树林里、田野上、山泉旁、路口边,随处可见。而十字架开始插上道曼图山,则是在400多年后的19世纪。 20世纪后十字架数量猛增 苏联曾毁掉此山 强大的立陶宛大公国没有能逃过盛极而衰的历史循环,在打败了来自西部的条顿骑士团后,它却没能抵挡住来自东部的俄罗斯人——战败后的立陶宛从此一蹶不振,蜷缩在波罗的海的角落,黯然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了沙俄版图的一部份。不过,这片土地之上的人民并没有放弃独立的希望,他们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1831年的反俄大起义”。 由于力量太过悬殊,起义最终失败。战后,由于很多战士的尸体无法找到,他们的家人便将一个个十字架插上象征国家独立的道曼图山,借此慰藉亡灵——这被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是十字架山的正式起源。 在道曼图山“长出”第一批十字架以后,山上的十字架开始陆续增多,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十字架数量迎来了爆发性增长。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东欧原有的政治结构土崩瓦解,立陶宛趁机宣布独立。一时间,十字架山人满为患,立陶宛人纷纷聚集在这里缅怀那些为和平、为国家、为立陶宛独立而牺牲的同胞。不过到了1940年,立陶宛又失去了独立地位,成为了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这时的十字架山已经成为了立陶宛独立精神的象征,因此大量立陶宛人依然不断来到这里,假借宗教之名,进行和平的抵抗:留下十字架,证明自己依然忠于故国的身份和传统。 这些行为自然引起了苏联政府的不满,据不完全统计,苏联政府曾至少3次大量运走山上的十字架,但他们的行为却招来了立陶宛人的“无声反抗”——十字架山的规模未见缩小,反而越来越大、越来越壮观。1960年,恼羞成怒的苏联政府终于对十字架山“处以极刑”:强大的推土机铲平了山顶,精美的十字架被当做垃圾运到了废物场;实在带不走的大型十字架则被付之一炬或彻底粉碎。同时,为了防止十字架“死灰复燃”,十字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