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辣椒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
辣椒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摘 要] 辣椒病毒病是北林区辣椒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常造成辣椒落叶、落花、落果。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辣椒病毒病不断加重,减产幅度达30%-70%,重者绝收,极大地影响了辣椒的生产。
[关键词] 辣椒;病毒病;防治技术
一、辣椒病毒症状
辣椒病毒病由于毒源种类的不同,其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主要有轻型花叶、重型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形5种。
1.轻型花叶。病初现明脉轻微褪绿,或浓、淡绿相间的斑驳,病株无明显畸形或矮化,不造成落叶,也无畸形叶片。
2.重型花叶。除褪绿斑驳外,还表现为叶脉皱缩畸形,叶面凹凸不平,或形成线形叶,生长缓慢,果实瘦小并出现深浅不同的线斑,矮化严重。
3.黄化。病叶明显变黄,落叶。
4.坏死。病部组织变褐坏死或表现为条斑、坏死斑驳、环斑、生长点枯死等。
5.畸形。病株变形,出现畸型现象,如叶片变成线形叶,即蕨叶,或植株矮小,分枝极多,呈丛枝状。
在辣椒生产中,几种症状往往同时出现,引起落叶、落花、落果的“三落”现象,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二、辣椒病毒病毒源
我国已报道辣椒病毒病毒源9种,包括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Y病毒(PVY)、烟草蚀纹病毒(TEY)、马铃薯X病毒(PVX)、苜蓿花叶病毒(AMV)、蚕豆萎蔫病毒(BBWV)、烟草脆裂病毒(TRV)(李树德,1995),部分地区鉴定到辣椒轻微斑驳病毒(PMMV)(向本春,1994)。CMV是辣椒上最主要毒源,可引起辣椒系统性花叶、畸形、卷叶矮化等,有时产生叶片枯斑或茎部条斑。TMV是辣椒上居第二位的毒源,主要是前期为害,常引起急性坏死枯斑或落叶,尔后心叶呈系统花叶,或叶脉坏死,茎部斑面或顶梢坏死。PVY在辣椒上表现系统性轻花叶和斑驳,导致花叶、矮化、果少等症。PVX使辣椒产生系统性重花叶和叶脉深绿。AMV在辣椒上产生系统性花叶或褪绿黄斑。BBWV造成辣椒叶片系统性褪绿、斑驳,花蕾变黄,顶枯,茎部坏死及整株萎蔫。
我国CMV和TMV是发病率最高、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辣椒病毒病主导毒源,其次是PVX、PVY,但在天津地区发病率较高,TEV、BBWV、AMV、TRV、PMMV在国内局部地区发生。主要病原病毒在田间的消长动态是,TMVV发病较早,6月中旬前发病率高,6月中旬后CMV逐渐上升,7月下旬至8月中旬出现发病高峰,复合侵染造成更大危害。
三、辣椒病毒病传播途径
辣椒病毒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条是昆虫传播,如蚜虫传播;另一条是接触传播,如机械摩擦、人为接触传播。依靠昆虫传播病毒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而烟草花叶病毒主要靠机械摩擦、人为接触来传播,辣椒种子和土壤也能传播病毒,但不是主要传播途径。
四、辣椒病毒病发病条件
辣椒病毒病发病与气候条件和蚜虫发生密度有关,在高温、干旱,日照强度过强的气候条件下,辣椒降低了抗病的能力减弱,同时促进了蚜虫的发生、繁殖,导致辣椒病毒病严重发生;在辣椒定植偏晚或栽植在地势低洼、土壤瘠薄的地块上发病也比较严重;与茄科蔬菜连作,发病也严重;辣椒品种间的抗病性也不相同,一般尖辣椒发病率较低,甜椒发生率较高。
五、辣椒病毒病的药剂防治
辣椒病毒病的防治一般采用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注重农业防治,及时消灭传毒介体(蚜虫),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在生产中病害大发生时主要采取化防措施,具体应用药剂如下:
1.种子消毒
播种前用0.1%高锰酸钾液或10%磷酸三钠液浸种15~20min,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播种。
2.栽培措施
每畦辣椒可套种一行玉米,利用玉米阻挡蚜虫迁入传毒。定植时,用0.1%高锰酸钾液或10%磷酸三钠液洗手消毒,工具最好也要消毒。在进行整枝、打杈、摘果等操作中,手和工具也要用肥皂水冲洗。与非茄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
3.物理防治
高温干旱时,棚室可利用遮阳网、防虫网、化纤网等设施育苗栽培,能减少蚜虫侵入,还能防止高温为害。铺挂银灰色膜避蚜,利用蚜虫有趋黄色的特点,黄色诱板诱杀,也能起到灭蚜防病效果。
4.化学防治
分苗定植前喷0.1%~0.3%硫酸锌溶液发病。发病初期喷3.85%病毒必克水乳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水剂600倍液,或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隔10d喷1次,连续施3~4次。及时防治蚜虫。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