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植物资源保护利用探究.docVIP

采石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植物资源保护利用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采石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植物资源保护利用探究

采石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植物资源保护利用探究摘要:通过对采石风景区核心景区植物资源的现状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保护性开发和利用建议。 关键词:核心景区;植物资源;保护利用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re scenic spot quarrying plant resources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scenic spot, an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protective Suggestions. Keywords: core area; Plant resources; Protection of 中图分类号:J211.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风景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采石风景区共包括四部分:采石矶景区、青山景区、濮塘景区、横山景区,总面积64.85 km2。采石矶景区是其核心部分,含“三山(翠螺山、小九华山、荷包山)一镇(采石镇)”,总面积11.7平方公里。 1采石矶基本概况 1.1自然条件 采石矶古称“牛渚矶”,位于马鞍山市西南约5 km的长江东岸,是一座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风景区地处亚热带北部,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日照时数约2109.9h,年平均降水量为1060 mm。风景区土壤类型以酸性黄褐色土、石英砂岩、粉砂岩、冲积土发育而成的黄棕壤和下蜀系黄土为主。 1.2植被概况 风景区内植物种类较多,生长茂盛,在植物区系划分上属天目山植物区系向北延伸过渡地带。景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14科527种,其中蕨类植物8科14种,种子植物106科513种,森林覆盖率高达90 %以上。主要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灌丛、竹林、人工林等,其中阔叶林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群落类型多样,群落的层次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层间植物层等四个层次,群落外貌上多呈团状或卵形起伏;季相变化较为明显,春、夏季为绿色,秋季多呈彩色,冬季呈现灰色,部分呈灰、绿镶嵌色彩。 2植物景观分析 风景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无霜期长。形成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暖早、秋寒迟,林木生长期长的小气候特点,对植物引种、栽培和森林更新十分有利。 风景区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最高海拔157 m,大部分地方海拔在100 m以下,坡度15°-- 40°,地势较为平缓。土壤主要有黄棕壤和下蜀系黄土,黄棕壤分布于山体上部,下蜀系黄土分布于山麓及平地,土层厚度从30―200 cm不等,土壤呈微酸性,有机质含量中等,适宜大部分植物生长。 景区内森林茂密、树木参天,森林覆盖率达90 %以上。该区森林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森林以阔叶林为主,面积占有林地的90 %以上,且分布广泛,物种较为丰富(如图) 。 1.针叶林2.针阔混交林3.常绿阔叶林 4.落叶阔叶林 图. 翠螺山植被特征 景区植物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森林类型单一,主要是阔叶林和少量的人工林;群落类型不丰富,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面积小,树种较为单一,层次、年龄结构不甚合理;林下灌木杂乱无章,观赏价值较高的灌木稀少;草本植物种类偏少,分布不均;土壤腐殖质不丰富。因此现有森林林相单一,观赏性差,缺乏明显的层次感和季相变化,影响森林景观的美学质量和森林旅游效益。 3植物资源保护利用 3.1基本原则 3.1.1以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为主,注重实效的原则。尽量与自然状态下的地带性植被区划相一致。 3.1.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充分利用本地的乡土树种,使其形成群落的多样性与物种的多样性。 3.1.3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和多功能原则。从不同的立地环境出发并结合风景游赏需求去营造森林景观的多样性。 3.1.4新造与改造并举,多种造林方式结合的原则。 3.2具体建议 3.2.1翠螺山 翠螺山为风景区最主要景点,山顶的三台阁是俯瞰长江和马鞍山市的最佳地。植被保存完好,森林类型多样,尚有古树名木生长,植被类型有: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丛、竹林及人工林,其中阔叶林面积最大、群落类型最多,群落层次明显、结构较为复杂,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季相变化不够明显。 为突出翠螺山观光揽胜功能,宜采用大规模造景与小规模造景相结合的改造手法。翠螺山西岸沿长江坡面,充分考虑植物的季相、层次、观赏特性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