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黄褐斑临床探究现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治疗黄褐斑临床探究现状

针灸治疗黄褐斑临床探究现状黄褐斑(chloasma, melasma)是一种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现代医学认为多种病因可致本病,如紫外线照射、化妆品、妊娠、内分泌紊乱、过度疲劳、种族和遗传等。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主要病机为气血不能上荣于面。目前临床上中医药治疗本病方法较多,其中针灸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方法主要有毫针针刺和耳穴贴压,还有穴位埋线、刺络放血、拔罐等。笔者查阅了CNKI数据库中近5年国内运用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利用针灸治疗黄褐斑越来越受到重视,现综述如下。 1毫针及其复合疗法 毫针是针刺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具,可以针刺全身腧穴[1]。毛忠南等[2]采用经络美容法,选取百会、风池、大椎、肺俞、肝俞、脾俞、肾俞、手三里、足三里、关元、三阴交,印堂、四白、颧?等穴位,配和辨证施针及局部皮损美容针围刺治疗黄褐斑,总有效率93.3%。张学丽等[3]根据时辰的干支按时取穴,同时取合谷及色斑所在部位腧穴,配合辨证取穴(肝郁气滞加太冲、三阴交、膈俞,脾胃虚弱加足三里、脾俞、胃俞,肝肾亏虚加三阴交、太溪、关元),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史红裴等[4]选取双侧蠡沟、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或丰隆及中脘、尺泽(右),配合皮损局部围刺和辨证取穴,总有效率90.0%。宋鹏[5]采用局部围刺结合背俞穴配合辨证治疗。总有效率为97.2%。魏凌霄等[6]采用围刺配合体针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和中药辨证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朱玉[7]采用辨证针刺配合对大椎及背俞穴进行梅花针叩刺和拔罐治疗,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组。李子勇等[8]应用皮损局部挂针加直接灸配合体针并辨证配穴治疗黄褐斑,全部有效。 2耳针及其复合疗法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9]采用耳压配合面部浅刺和背部反应点放血治疗黄褐斑,耳穴贴压取皮损相应部位、内分泌、肝、肾、脾、肺、缘中、内生殖器、耳中、皮质下,面部针刺取阿是穴,点刺放血取背部反应点(脊柱两侧的黄色斑点或深黄褐色斑块),所有病例全部有效。张帆等[10]采用耳穴贴压(取肺、肝、脾、肾、口、面颊)配合黄褐斑处悬灸法及面部推罐治疗,总有效率95.6%。刘丽等[11]采用耳穴贴压(取穴肺、心、内分泌、肝、脾、肾、内生殖器)配合刺血拔罐背俞穴治疗女性黄褐斑,总有效率92.0%。吴艳等[12]采用耳尖放血(选神门、交感、肝、脾、外肺、子宫、内分泌、面颊8穴)配合局部围刺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总有效率93.3%。 3其他针灸疗法及其复合疗法 除了毫针针刺和耳针治疗黄褐斑外,近年来通过穴位注射、穴位埋线、背部走罐、音乐电针和长圆针微创治疗黄褐斑,同样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张永英[13]用针管抽维脑路通针2ml穴位注射(双侧肝俞、脾俞、膈俞)治疗黄褐斑,统计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辛卓萍[14]选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膈俞、肝俞并辨证配穴进行穴位埋线,总有效率84.0%。肖倩[15]采用穴位埋线配合面部挂针治疗黄褐斑,埋线取穴关元、气海、子宫、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肝俞、肾俞、曲池、合谷,疗效确切。卢文等[16]采用穴位埋线加耳针治疗,结果发现愈显率显著高于体针加耳针对照组。史连俊[17]采用背部走罐加局部围刺治疗黄褐斑60例,总有效率为98.3%。梅成等[18]采用音乐电针治疗黄褐斑,主穴:气海、足三里、血海、三阴交,辅穴:肝俞、脾俞、肾俞,并辨证加减配穴,统计分析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李江舟等[19]采用长圆针在背腧功能带解结治疗黄褐斑,总有效率100%。 4小结 黄褐斑,祖国医学称之为面尘、肝斑、妊娠斑[20],认为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临床对黄褐斑的辨证分型也基本遵循病机,主要分为肝郁证、脾虚证和肾虚证[2-9,14,18,20]三大证型。而黄褐斑与肝经、脾经、肾经等人体经络的关系,早在《灵枢经》中已有记载:“足厥阴之脉病,面尘脱色;足少阳之脉病,面微尘......足少阴之脉病,面黑”[21]。总结近五年临床取穴规律,发现临床上较多选取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的太冲、行间、蠡沟,三阴交、血海、阴陵泉、太溪等穴位。另外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合谷、曲池、气海和关元也是经常被选取治疗黄褐斑的腧穴。这些穴位中最为常用的是太冲、三阴交、太溪、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及合谷等穴。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体阴而用阳,肝气郁滞,则影响肝脏藏血调血与疏理气机的双重功能[21],故选取太冲(肝经的输穴、原穴)和肝俞(肝之背俞穴)等穴位疏肝理气。劳伤脾土使中土转输失职,气血不能濡煦,则生褐斑[20],故多选取脾俞(脾之背俞穴)和三阴交(三阴经之会)等穴位调节脾胃和脏腑功能。肾虚精亏,水亏不能制火,虚火上炎,颜面失于荣润[2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