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docVIP

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及 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王迪 (西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目的 通过对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问题分析,谋求今后甘肃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能够快速健康的发展。方法 采取理论分析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对甘肃省自然保护区进行广泛考察的基础上,从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结构、空间布局、旅游开发等方面对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现状进行评价。结果 发现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在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自然保护资源与社区发展冲突以及自然资源保护中出现自然保护模式落后、法律法规不健全、资金短缺等问题。结论 具有针对性的提出全面统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在提高自然保护区数量的同时,应重视质量的提高、处理好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等措施。 【关键词】: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这些保护区保护了甘肃省90%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群和80%的湿地生态环境,使大熊猫、金丝猴、野骆驼、白唇鹿、雪豹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免于灭绝,并且种群数量稳步发展。?甘肃省境内自然景观多样、生态类型繁多,孕育和生存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46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约有90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112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82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35种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优先保护种类。甘肃省地处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形成了甘肃境内多样而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在我国一级行政区划中,甘肃省是我国唯一兼有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各一部分的省份。甘肃西部从阿尔金山、祁连山、甘南高原到岷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弧形带,其西南部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个台阶,青藏高原;其东北属于第二个台阶,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第二个台阶的高度差变化剧烈,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也产生了极为明显的差异。甘肃以山地高原占优势的地形、以干旱半干旱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内外流域兼有的水文特征以及巨大的地域跨度,形成了多样的资源组合类型,生态系统的过渡性特征十分明显。 在甘肃广阔的地域空间上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六大类。 1.3 类型丰富数量繁多的自然土地资源 量为4544.02万公顷,人均占有量2公顷,居全国第5位;除沙漠、戈壁、沼泽、石山裸岩、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难以直接利用的土地外,尚有2731.41万公顷土地可用于生产建设,占土地总面积的60.11%。各种林地资源面积396.65万公顷,有白龙江、洮河、祁连山脉、大夏河等地的成片原始森林,森林中的野生植物达4000余种,其中有连香树、水青树、杜仲、透骨草、五福花等珍贵植物;野生动物中列入国家稀有珍贵动物的达54个种或亚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野马、野骆驼、野驴、野牦牛、白唇鹿等。各类草地资源面积1575.29万公顷,占土地资源总面积的34.67%,其中天然草地1564.83万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99.34%,是中国主要的牧业基地之一。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是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而且还是当地居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源泉,这种状况不可避免使自然资源的保护与资源利用产生了一定的冲突。 一方面,由于我省的自然保护区大多位于偏远贫困地区,落后的文化、经济、习俗和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使得当地居民多以传统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甚至采伐林木、挖掘药材和猎捕野生动物为生,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大。如此强烈的依赖性,给保护区的保护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护区及其周边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加剧了保护区保护的难度。所以当自然保护区成立以后,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就与当地居民对于资源的利用产生了严重的矛盾性。 2.1.2 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由于自然保护区内蕴含着丰富的矿物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不但可以解决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困难,而且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