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其不可配合苏教版
(1)知其不可而为之。 (2)丈人挖苦鄙视孔子,以不屑的态度批评孔子不务实;荷蒉者规劝孔子要学会变通。 题三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题。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 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1)“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与孟子的《孟子·尽心上》的名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含意基本相同,着重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 (2)孔子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却又提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两者之间是否矛盾?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1、儒学通权达变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气度。 2、不矛盾,这两者所表达的内容不一样。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是说的儒家出世入世的矛盾和对于世事的豁达变通。知其不可而为之,是要恢复周礼,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指孔子的一种执着的精神,因为人世间的很多事都是契而不舍努力奋斗得到的。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荷蓧丈人留子路住在他家,杀鸡做饭给子路吃,又叫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有何用意?(2)如何理解子路的“不仕无义”的一番言论? (1)荷蓧丈人留子路住在他家,杀鸡做饭给子路吃,又叫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有何用意? 荷蓧丈人开始对子路很气愤,很骄傲,见子路对他恭恭敬敬,又热情地接待他。这是有用意的,是向子路展示田园生活的宁静、安闲、团聚。实际上也向子路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即清静无为,隐居避安。 (2)如何理解子路的“不仕无义”的一番言论? 在儒家看来,君臣之间是恩义关系:君对臣有恩(赐其奉禄),臣对君就应有义(守其大义)。所以,荷蓧丈人这样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就应该出来做官,帮助君主平定天下,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说:“不仕无义”。他们认为:连长幼之间的礼节都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可废除呢?荷蓧丈人为了在乱世之中保持自己洁白之身,却忘记了君臣之间的大伦,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君子出仕,不过是为了践行这种君臣的大义,即使自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应该出仕,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孔子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是人臣应尽的职责。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比起隐士来是积极的。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1)“深则厉,浅则揭”是什么意思?“荷蒉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 (2)孔子是如何看待“荷蒉者”的观点的? (1)“深则厉,浅则揭 ”的意思是说水深就穿着衣裳过河,水浅就提起衣裳过河。 “荷蒉者”是在说孔子就是一个不知水深水浅、不顾水深水浅的人,批评孔子过于执著,不会变通。 (2)孔子认为挑筐人的评说干脆利落,很难辩驳。 2: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荷蓧丈人都不赞同孔子的哪一种处世态度? 他们对待孔子的态度各有什么不同? 2、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荷蓧丈人都不赞同孔子的哪一种处世态度?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他们对待孔子的态度各有什么不同? 敬佩其为人,反对其做法。为他惋惜 故意刁难,试图瓦解其队伍。批评他看不清形势 挖苦鄙视,善待其弟子。批评他不务实。 3、你是怎样看待“隐”与“仕”的? 赞成仕的观点。 ①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5、如何理解荷蒉老人的话? 不必过于执著,学会变通。 既然济世之道行不通,不如洁身自好算了。 赞成隐的观点。 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必须正视的现实,不能自欺欺人。 ②修身养性、保存实力,这在乱世之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14?38】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宿于石门:于石门宿。于,在。 介词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留学美国必备_物品清单和其他.doc
- 电除尘理论基础.ppt
- 疯狂英语单词王 word_s1.doc
- 疯狂英语单词王 word_w.doc
- 电路第二章电阻电路的分析.ppt
- 疑难问题解析二.ppt
- 电阻知识讲解 电阻简介.pptx
- 病历分析2007级.ppt
- 界面化学北京化工大学第六章 固-气界面.ppt
- 病句中的敏感点.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