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粒子物理学的降生
物质探微 从电子到夸克 柯温和莱茵斯用了200升水和370加仑液体闪烁体做成探测器,埋在美国一个核反应堆附近很深的地下,来探测核反应堆放射出来的极强的中微子束(实际是反中微子束),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成功地探测到了为数不 多的中微子。他们 的实验是这样的: 当反中微子 射 到水中与质子碰撞 ,发生下面的反应 过程 由此放出的正电子经过减速后与电子湮没,转化成两个γ光子。这些光子同时射入两边两个液体闪烁体,产生一个符合信号。所谓符合信号是两个闪烁体同时记录到下光子而产生的信号。这个信号的出现就表明在水中发生了 的湮没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过程还产生了一个中子,它将经过很多次碰撞,大约经过几微秒后,被掺在水中的一个镉(Cd)原子核吸收,同时产生若干个γ光子 这些γ光子再进入闪烁体,又产生一个延迟符合信号。这个信号的出现进一步证明在水中确实发生了上述过程。柯温和莱茵斯就是用这个办法发现 的。二十多年的悬案终于被侦破,中微子也就归了案。 中微子的发现极为困难,但是,诺贝尔奖却迟至1995年才颁发给莱茵斯,可惜那时另一位发现者柯温早已去世,失去了获奖的机会。 ?理论预言了π介子 从原子中打出电子来,只需要十余电子伏能量。但从原子核中打出质子或中子来,却需要大于它几十万倍的能量。为什么原子核那么牢固?究竟什么力使质子、中子结合得如此紧密?质子间的电力是斥力。中子不带电,中子间以及中子——质子间没有显著的电力。显然,原子核的结合不可能是电磁起源,而应属于另一种强得多的新型力。这种力称为核力,也叫强作用。 中子一质子通过交换π介子而相互作用的示意图 根据量子辐射理论,两个电子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是由光子传递的。1935年汤川秀树由此得到启发,想到可能也应当存在一种粒子(称之为π介子),它起着在核子与核子之间传递核力的作用。比如,一个中子n发射一个而变为质子p,另一个质子吸收这个带负电的π介子而变为中子,如图。核子与核子之间就通过这种π介子的交换而相互作 用。应当指出,这种过程只是一种虚过程, π介 子只作为中间过程的虚粒子出现而不作为自由的实粒子射出去。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看起来能量并不守恒。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它们的静能量就近似相等,发射一个π介子,能量就差了约 , 为π介子质量。不过,量子力学中有一条叫做测不准关系的基本规律,即 △t是时间不定的范围,△E是能量不定的范围。由于核力是短程力,其力程约为 厘米。只有当两个核子间的距离在力程以内时才会有强的核力作用。如果虚π介子的速度接近光速,那么π介子在传递核力的过程中出现的时间约为 ,这也表示π介子存在时间的不定范围。 由不确定关系就可以求得 据此即可估计出π介子的质量约为电子质量的二三百倍。 π介子要在p、n之间,p、p之间和n、n之间传递作用,所以,介子可以带负电,也可以带正电,还可以不带电。因此, π介子共应有三种,即 ?寻找π介子 π介子究竟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又该如何去寻找它?这是摆在实验物理学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π介子的质量二三百倍于电子,.要产生出π介子(实粒子)来,至少得有几百MeV的能量。但是,放射性原子核所放射出来的粒子的能量不过几个MeV甚至更低。20世纪30年代还只是加速器的初创时期,那时加速器所能达到的能量也远不足以产生π介子。当时只有宇宙线可以提供足够高能 量的粒子。 宇宙线是来自遥远宇宙深处的一种射线,它实际上是些能量很高的质子、a粒子、电子和各种原子核。 这些高能粒子射入大气层后,与大气层中的原子碰撞,有可能产出π介子来。因此,人们就在宇宙线的研究中去寻找π介子的踪迹。 ?神秘的μ子 果然,1 937年安德森和纳德梅逸等在宇宙线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质量大约为电子质量207倍的粒子,称为μ子。有带正电的,也有带负电的。是否就县汤川所预言的π?这个问题成了当时争相研究的重大课题。理论家计算了作为核力传递者的π与物质之间应有的作用强度;实验家测量了μ与物质之间的实际作用强度。人们发现, μ与物质之间的作用非常微弱,并不具有强的核力作用。当μ射 入物质后,它就像电子那样通过许许多多次电离碰撞逐渐丢失能量而后几乎静止在物质中,最后衰变成为电子并放出两个中微子 μ的平均寿命约为 秒,精确是 秒。如果μ有强作用,应当可以观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15_T 557-2024 主要树种人工灌木林平茬复壮技术规程.docx VIP
- 砖围墙施工交底.doc VIP
- 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天津卷01)(解析版).docx VIP
- 最新DLT5210.1-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全套验评表格.doc VIP
- DLT 5210.1-2021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全套表格最新1至200页.docx VIP
- 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天津卷02)(解析版).docx VIP
- 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03(天津卷)及答案详细解析.docx VIP
- 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02(天津卷)及答案详细解析.docx VIP
- 浅谈清水混凝土模板体系施工工艺的改进措施.docx VIP
- 清水混凝土模板施工工艺.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