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1课: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欢迎各位领导、老师 光临指导 张伟杰 鸦片战争之后,“以新的目光审视世界”其中“新”的含义是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新除弊 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抛弃“天朝上国”的梦幻 D、放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 御侮之道 敬请各位领导、老师 批评指导 谢谢 * * 没有完美的个人 只有完美的团队 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颜面尽失,不得已向蛮夷之邦——英夷,屈辱求和。这场战争给古老的中国带来巨大的冲击,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率先惊醒,开始摆脱与西方隔绝的状态,逐渐走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历程。 第20课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课程标准: 近代中国的生存危机 爱国知识分子从梦幻中 惊 醒 思想观念变化 中华民族 危机 封建统治 危机 思想文化 危机 开眼看世界 体用之争 维新思想 所谓“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思想文化逐渐向中国渗透的过程。 林则徐 设立译馆,翻译报刊和《各国律例》; 组织编译《四洲志》,了解西方的历史地理。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教材介绍了哪些史实说明他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 “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 序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学习西方先进 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 阅读这两则材料,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 军事 西学东渐 1840 1860 1894 1898 开眼看世界 (19世纪40~50年代) 学什么: 目的: 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 第一步 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争 ①什么是“体、用”? ②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 他们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③分析早期维新派和洋务派分道扬镳的原因。 请同学们阅读第二框题,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思路引导 】 ①什么是“体、用”? “体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固有的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科技文化,实现自强求富。 李鸿章曾国藩 19世纪60年代为何会出现这种思潮? 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 太平军北伐想像图 【思路引导 】 ②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他们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正方 洋务派 反方 顽固派 “购(外洋器物)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 ——张之洞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便可抵御外辱。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是“以夷变夏”,将毁灭封建法统和伦理道德。 ——倭仁 【思路引导 】 要不要“西学为用”,即要不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技术) 都要求“中学为体”,即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根本目的都是巩固清王朝统治。 巩固统治的方式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顽固派完全排斥西学,反对学习西方。 争论的焦点: 相同点: 不同点: 西学东渐 1840 1860 1894 1898 体用之争 (19世纪60~90年代) 大争论 评价: 1、与第一阶段先比的进步性。 2、消极方面 1、直接原因是由于中法战争失败暴露出洋务运动的弊端---洋务派只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化层面的技术。 ③早期维新派和洋务派分道扬镳的原因: 3、早期维新派开始对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进行深刻反思,其中的佼佼者进而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王 韬郑观应 2、根本原因:两派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所以政治目标也不同。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早期维新思想 维新派 与 封建顽固势力 三、维新思潮 荣禄 李鸿章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慈禧 大论战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潮产生的历史条件: 经济原因: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民族工业的初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