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鼎湖山听泉》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VIP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鼎湖山听泉》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鼎湖山听泉》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鼎湖山听泉》 学 习 目 标 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背诵优美语段; 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资 料 链 接 广东鼎湖山,绝顶有湖,因名顶湖,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遂易名为鼎 湖。(黄帝曾铸三鼎,象征天地人;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 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七星岩)齐名。鼎湖山是地球同纬度上惟一的一片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成为联合国人与自然保 护网的成员之一。 鼎湖山景区古道两旁,森林苍翠。林中有2000多种植物;飞水潭飞瀑从30米高的峭壁上倾泻而下,雾罩云飞,章太炎当年在瀑布旁的眠绿亭题四字:涤瑕荡垢;庆云寺依山而建,嵌于千峰碧翠之中,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建于明末;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种,栽培植物673种。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当代散文家谢大光也写过一篇,却与众不同。 重 点 字 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泠泠淙淙( ) 菩提( ) 肇庆( ) 一脉( ) 一泓( ) 楹联( )古刹( ) 污垢( )怅wǎng( ) jiǒng然( ) 繁yǎn( ) què跃( ) xī戏( ) 柔màn( ) yùn育( ) xiá想( ) 2.解释下列词语: 驻目: 生意盎然: 一斑: 万籁俱寂: 重 点 句 段 品味下列句子,思考问题 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此中精神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其实,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将其置于鼎湖山万木丛中,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得出。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高贵之处 7、文章重点写鼎湖山听泉,而文中有两节文字写了半山上的庆云寺,这两节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8、第8段用乐声来比拟泉声,为什么选择这几种乐器来作喻体?为什么先举乐声?后来再举本体? 9、课文末尾写道:“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你能体会作者的深意吗? 10、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是什么? 质 疑 问 难 1 用心 爱心 专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