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华宝斋创造古籍印造奇迹.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宝斋创造古籍印造奇迹

华宝斋创造古籍印造奇迹当你踏进富阳华宝斋文化村,古朴轩敞的楼馆厂房,满目菁华的古籍陈列,别具特色的造纸印刷一条街,让你体会从一枝毛竹到一本古籍的神奇,惊叹传统手工造纸和线装古籍印造的无穷魅力! 这是浙江民营文化企业创造的文化杰作!它的昔日主人蒋放年筚路蓝缕、矢志以求的创业精神,至今有口皆碑,广为流传。著名书法家沙孟海生前称他是“蔡伦伟业,沈括高风”,对一个农民企业家而言,这是何等崇高的赞誉啊! “买宣纸?我有!” “说纸必说富阳纸”。富阳造纸,历史悠久。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富阳造纸一直名扬士林。魏晋时藤树皮浆的“皮纸”,北宋时贡品竹浆“元书”纸,以及“谢公笺”“赤亭纸”,历来传为美谈,而高桥造纸作坊遗址的发现,更证实富阳作为“造纸之乡”,确实名不虚传。 1984年,国务院古籍规划小组组长李一氓先生为印制古籍用纸而煞费苦心,情急之下想到了“造纸之乡”富阳。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当承印古籍的厂家到富阳采购宣纸时,在富春江边的灵桥与蒋放年不期而遇:“买宣纸?我有!”几天后,当蒋放年带着宣纸来到北京鉴定获得通过时,他灵机一动,请李一氓先生题写了“富阳古籍宣纸厂”,从此走上了古籍宣纸的研制生产之路。 早在此前一年,痴迷造纸的蒋放年就拿出自己的几千元钱,搭起工棚,垒起石灰池,砌上晒纸板,开工造纸了。虽然当地的土法造纸很普遍,但材料粗劣,工艺简单,用途有限,而蒋放年要想造的是能印古书的纸! 工夫不负有心人。毛竹造纸难上难,要经过砟竹、砍青、削竹、拷白、浸坯、断料、腌料、煮料、漂料、浸尿、堆料、入宕、舂料、操纸、晒纸、磨纸等16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暗藏玄机,技术窍门多。经过反复试验,洁白、平匀、富有弹性、着墨力强的宣纸,带着毛竹素香出世了!专家鉴定,这种古籍宣纸质地柔软,不易虫蛀老化,拉强可达3227米!“古籍延年,富阳纸贵。”这是著名版本学家顾廷龙对富阳宣纸的由衷赞叹。 书香识天下 古籍用纸的试制成功,使得蒋放年拥有了“富春江畔新蔡伦”的美誉,但这位爱书如命的农民,却有了更高的目标:印造古籍! 在常人看来,一个农民要印造古籍,无异于天方夜谭。但蒋放年骨子里生就的那股子实干家的牛劲,硬是攻克了照相、拷版、晒版、上机、用墨、套色等一个个技术、工艺难关,把传统的石印工艺和先进的电脑分色胶印制版技术结合起来,实现了从造纸到印书的飞跃。1988年,富阳古籍印刷厂宣告成立,蒋放年的第二个梦实现了。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农民出身的文化人,不仅能技术攻关,而且还善于宣传公关。当采用全手工印造、用料精良、装饰精美的第一批线装古籍《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大名著问世时,蒋放年抑制不住激动和自豪,抱书北上南下,奔走呼号,希望得到领导、专家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回报他的是中国书店500套《营造法式》的订单。这第一笔订单之后,是1990年亚运会1000套礼品书《中国脸谱大全》。 为了阳春白雪般的古籍梦,他调动自己所有的能量,甚至激活了浑身上下的每个细胞,四处找客源接定单,利润薄也坚持搞,想方设法争取到宝贵的出版发行权和少量的书号资源,终于打开了局面,站住了脚跟。从此以后,各类订单纷至沓来,蒋放年的名字与他的线装古籍一起,带着翰墨书韵,香飘全国。 1995年,富有品牌意识的蒋放年为他未来的“古籍王国”取了个响亮而文雅的名字:华宝斋,寓意“物华天宝”。接着,他马不停蹄,不断扩大经营,在开办了华宝斋书社后,又在香港、杭州等大都市开设分社。1996年,他把造纸技艺和古籍印刷巧妙地组合、展示出来,打造了“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开始涉足文化旅游业,实现了事业的第三次飞跃。 从此以后,“富春江畔华宝斋”成为富阳乃至浙江文化的一块招牌,许多爱书的领导、名流、文化人,都冲着这张“金名片”,纷纷来华宝斋饱览书香墨宝。乔石、李瑞环、李岚清、李铁瑛、汪道涵、陈香梅、金庸、季羡林、巴金、王元化、任继愈、王光英、沙孟海、启功、赵朴初、顾廷龙、苏步青……各级领导、无数社会贤达、文坛尊宿,无不和蒋放年、华宝斋结下了解之缘,留下了翰墨清韵。 肝胆情至深 说起蒋放年苦心孤诣、艰辛创业的历历往事,原浙江省政协主席刘枫感慨万千:“他一个农民没啥基础,艰苦创业,白手起家,先造纸后印书,振兴了低迷很久的线装书印刷,真是不容易,这种精神很值得称赞!”当初蒋放年因为要开拓经营受阻,来找时任省委副书记的刘枫同志寻求支持,刘枫站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高度,批示富阳市委解决了华宝斋发展用地问题,给予蒋放年实实在在的支持。然而天妒英才,长年的积劳成疾,使以恢复手工造纸和古籍印刷、振兴民族文化为己任的蒋放年,在荣任全国政协委员之初,不幸于2003年英年早逝,无数人扼腕叹息。 2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