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双黄连粉针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36例疗效观察.doc

双黄连粉针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36例疗效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黄连粉针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36例疗效观察

双黄连粉针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36例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双黄连粉针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静滴;治疗组采用双黄连粉针剂60 mg/(kgd)静滴,5 d为1个疗程,其余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5,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退热、补充维生素C、青霉素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以双黄连粉针剂(哈药集团中药二厂,规格1.2 g/支)60 mg/(kg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1次/d。5 d为1个疗程,所有病例均详细观察记录发热、流涎、疱疹及溃疡持续时间,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1.3 疗效标准 两组均根据治疗5 d后症状、体征判定。显效:体温正常,不反复,症状消失、疱疹消失。有效:体温正常,不反复,症状好转,疱疹大部分消失。无效:体温不降或升高,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见表1。两组采用χ2检验,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5,P<0.0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95,P<0.0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有2例在应用双黄连过程中全身出现散在皮疹,伴瘙痒,停药后皮疹自行消退。 3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大都为柯萨奇病毒感染所引起,A组2、4、5、6、8、10型皆可引起此病,B组1~5型也可致病,但较少见。埃可病毒30型也可引起本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等处可见数个至数十个2~4 mm的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1~2 d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病程为1周左右,重者可延至2周。 双黄连粉针剂是从金银花(双花)、黄芩、连翘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纯中药制剂,金银花、连翘为清热解毒药,黄芩为清热燥湿药,三者合用具有表里双解、气血两清之功效。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双黄连静脉用制剂有广谱抗菌和抗病毒双重作用以及多种生理生化调节功能[2]。 双黄连的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A群、肺炎双球菌、宋氏志贺菌、福氏志贺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硝酸盐阳性菌、鲍氏志贺菌、弗氏志贺菌等细菌均具有抗菌作用。同时它的抗病毒作用,对流感病毒、合胞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使用双黄连后还可明显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在抗感染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3]。多数实验证明,黄芩中有效成分黄芩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4]。利巴韦林是应用较早、较广的抗病毒药物,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但其主要针对核糖核酸病毒。疱疹性咽峡炎虽属自限性疾病,但早期发热体温较高,多在39℃以上,咽部疼痛剧烈、红肿明显,严重影响小儿的进食。从表1中可见,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在退热、疱疹消失等方面, 较对照组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临床值得推广的药物。但由于双黄连粉针剂中含有绿原酸,可作为半抗原与人体血清蛋白结合产生过敏反应,故临床应用时须密切观察其过敏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 [2]汪受传.中药针剂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评价[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0):594. [3]孙效珍,解建设,解鲁豫.双黄连的药理与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药,2006,19(1):54-55. [4]赵红艳,张?,范书铎,等.黄芩甙对发热大鼠下丘脑PGE2和cAMP含量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2,18(2):139-141. (收稿日期:2008-12-19)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