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地震灾损恢复重建可靠性和经济性探析.doc

地震灾损恢复重建可靠性和经济性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灾损恢复重建可靠性和经济性探析

地震灾损恢复重建可靠性和经济性探析【摘要】地震灾损恢复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既涉及到安全可靠又关系到经济合理。本文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最新颁发的国家标准及规定,从资金筹措与融资创新、震损评估与分类治理、科学选址与“概念设计”等方面对其安全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地震; 灾损; 恢复重建; 可靠性; 效益 Research on dependability and economization in the reconstruct and renew of disastrous damage by the earthquake Shufa Zhou ( Military Economy Academy, Hubei Wuhan, 430035 ) Abstract:That the reconstruct and renew of disastrous damage by the earthquake is a complicated systematic project. Its time is urgent and task is arduous. The project concerned with not only safety and dependability, but also economization and rationalization. This thesis analyse the contents on the basis of correlative experience of domestic and external,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s of national which are enacted recently.It discuss the safety, dependability, economization and rationaliz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finance with innovate on it, the disastrous damage appraisal, assort administration, choosing the site scientical and the “Concept Design” etc. Key word:earthquake, reconstruct after disaster, dependability, effect “5·12”汶川大地震已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尽管其全部经济损失尚未最终确定,但初步估算直接损失超过5000亿元。目前,一场举全国之力的恢复重建工作正在灾区大规模展开。灾损恢复重建迫切需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如何让我们的房屋建筑更加坚固可靠?如何让灾损恢复重建既技术适用又经济合理? 1.分类治理统筹规划,提高建筑结构的可靠度 1.1分类治理震损建筑,加固修复与重建并重 对于灾损恢复重建,首先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客观地鉴定,恢复重建并不等于全部推倒重来,对待震损房屋,要综合考虑其破坏程度、已投入使用的年限、加固所需成本等因素,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进行加固修复,避免大量拆除再重建造成浪费。为此,应在对震损房屋安全性鉴定评估的基础上分类,采取相应的方案。比如有些框架结构的填充墙虽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倒塌,但框架节点没有受损,这样的建筑绝不能简单地推倒重来,而应该进行加固修复;有些底层框架柱节点受损,而上几层结构体系完好的建筑,也应该进行加固。 1.2 执行新的抗震设防标准,提高建筑结构的可靠度 这次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建筑物倒塌受损,我们应反思我国建筑抗震设防标准是否过低?另一方面,提高标准带来的成本上升又能否承受?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地震前所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2001年修订的,但事实证明,地震破坏力超过设防标准很多。例如,汶川、成都、都江堰都是7度地区,特别是北川,设计是7度,要求不倒塌是8度,而实际烈度11度。又例如,按上述规范,德阳、绵阳属于6度设防地区。按照我国的地震区划,设防烈度6度、7度,建筑能在7度、8度不倒就算满足设计要求,即满足设防规定,所以我们不能企望它顶住10度、11度。这就不得不考虑适当提高设防标准。事实上,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与《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于2008年震后已分别作了局部修订与重新颁发,所作的修订提高了安全可靠度。 其次,提高建筑抗震设防标准的成本是否可以承受的问题。很显然,提高标准,建筑造价势必要增加。据分析,成都地区设防要求是6到7度,从7度提高到8度,提高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