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于高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高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

基于高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摘要 本文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以高程带为取样单元,研究在高程带上三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定量关系。以重庆市为例,验证环境库兹涅茨在高程上是否存在。研究结果发现,污染物浓度随高程的增加呈非单调下降的趋势,人均GDP随高程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高程上,污染物浓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和两者在时间序列和国别(或地区)序列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的结论相似。其中,TSP和NOx分别与人均GDP之间呈较稳定的呈“N”形和倒“U”形关系,受人口密度和高程影响较大;而SO2与人均GDP之间关系不稳定。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高程 大气环境质量 经济发展 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 X8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7)02-0048-07 大气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定量化研究,起始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的提出[1]。随着1992年世界银行发布《世界发展报告》后,EKC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对它的研究随即便在全球范围内展开[2]。Grossman Krueger (1991),Panayotou (1993),Selden Song(1994),Panayotou (1997),Torras Boyce(1998),List Gallet(1999),Hettige Mani et al(2000),Stern Common(2001),Lindmark(2002),Cole (2004) 等人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或者同一时间的国别(地区)数据,对大气污染物浓度(或排放量)与经济发展(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做过深入的研究,其中对SO2的研究最多。这些研究表明,虽然因使用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不同,结果有所差异,但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与收入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拐点大部分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1,3~11]。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结合时间序列数据和国别数据形成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对EKC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国内EKC研究起步较晚,例如,张晓(1999),凌亢、王浣尘等(2001),范金、胡汉辉(2002),陈华文、刘康兵(2004) ,王西琴、李芬(2005)等人对一些省市或城市的部分环境指标进行了实证分析,虽然拐点相差较大,但大部分污染物浓度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服从EKC规律[12~16]。 纵观国内外十多年来对EKC的实证研究成果,不难发现,这些研究的数据取样有三种:基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时间序列即纵向上取样;基于同一年份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横向取样;以及结合两者进行的面板数据[17]。然而,大气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在高程上的相关性如何,高程上EKC是否存在,国内外均未有报道。 随高程的增加,物资和能量随之发生变化,导致气候、动力地貌过程、生物和土壤的垂直分异,使得人口分布、文化传播、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带有明显的地带性。虽然,对诸如光热、气温、水分、植被、土壤、地貌等自然要素和人口、聚落、民族等人文要素进行过研究;但是,在山地垂直分布研究中,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综合研究还比较欠缺[18]。然而,这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因为这涉及到我国大江大河源头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聚落空间分布和演变等重要问题。因此,本文以典型的山区城市――重庆市为例,沿高程带对三种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人口、人均GDP等要素进行取样,分析两类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并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实证分析,为山地生态环境脆弱区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1 大气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在高程上的分布特点 1.1 研究区概况 重庆市介于105°17′~110°11′E,28°10′~32°13′N之间,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重庆市东西长约470km,南北宽约450km,面积8.24万km2,共辖40个区县。在辖区内,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地形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山地、丘陵面积约占90%,高差达2000m以上。城镇主要分布在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江河沿线,以中心城区为依托,构成了大、中、小城镇有机结合的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城镇群。由于人口众多,加之受特殊地形的影响,大气污染严重,属于我国酸雨和SO2控制区。直辖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城市人口、城市工业和交通规模也不断增加,大气污染已成为制约重庆市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19]。 1.2 数据准备和预处理 韩贵锋等:基于高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分析中国人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