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尤多拉
尤多拉#8226;韦尔蒂笔下人物自我追寻[摘要]《绿色的帷幕及其他故事》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尤多拉#8226;韦尔蒂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本文主要通过萨特存在主义的自我观来探讨短篇小说中人物的自我追寻,着重分析了影响人物自我塑造的因素并给出自我追寻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萨特 存在主义 自我 追寻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061-02
尤多拉#8226;韦尔蒂(Eudora Welty,1909~2001年)是20世纪最著名的美国作家之一,她主要以短篇小说闻名于世,尤其是早期短篇小说集。在《The Heart of the Story:Eudora Weltys Short Fiction》一书当中,Peter Schmidt这样盛赞韦尔蒂:“韦尔蒂的短篇故事是一个令人满意的集合,里面汇聚了清晰易懂的分析,认真勤勉的研究,理论理解的常识和个人涉及的关系。和韦尔蒂的小说一样,她的短篇故事内容丰富并且具有启迪作用。”(Schmidt,22) 在中国,韦尔蒂同样得到了高度评价:“韦尔蒂女士可以说是一位非政治性的,无专一思想意识,甚至不顾史实漠视传统的作家……她欣赏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但不随波逐流。”(冯亦代,226)
《绿色的帷幕及其他故事》出版于1941年,是韦尔蒂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前言由凯瑟琳#8226;安妮#8226;波特撰写。波特在前言中不遗余力地称赞韦尔蒂,说“她在还是个孩子时就已经开始了写作,是一个天生的作家。她在没有任何职业计划和特别的鼓励下不断写作,而且事实证明,她也不需要那些”。(Porter,xiii)
解读《绿色的帷幕及其他故事》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入手。本文旨在从萨特的存在主义自我观这个角度对文中人物的自我追寻进行分析。让#8226;保罗#8226;萨特 (Jean Paul Sartre,1905~1980) 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1943年秋,其哲学巨著《存在与虚无》的出版,奠定了萨特无神论存在主义哲学体系。
在此书中,萨特提出人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质,并使本质成为可能;人的存在本质悬置于人的自由之中,因此我们称为自由的东西是不可能区别于“人的实在”之存在的;人并不是首先存在以便后来成为自由的,人的存在和“他是自由的”这两者之间没有区别。这样萨特就把人与物、自为的存在和自在的存在作了严格的区别,树立了人在世界上作为主体的尊严。自在的存在指的是没有意识的物的存在,这本来与人的存在相悖,但在当今社会有不少人因为生存的压力而陷入了这种无意识的存在当中。而自为的存在是有意识的人的存在,萨特认为塑造完整的自我,使人处于自为的存在,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自身的真实背景,另一个则是自己的自由选择。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尤多拉#8226;韦尔蒂是如何刻画人物的自我追寻,并对当代社会提出警示作用的。
一、自在的存在
作为“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后起之秀,尤多拉#8226;韦尔蒂一生都生活在美国南方。她目睹了美国南方20世纪以来巨大的社会变革,并从中汲取了她作品的全部素材。韦尔蒂的作品对工业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她的许多人物都在社会的压力下逐渐丧失了生活的热情,有的甚至丧失了理智以至于做出危害他人的事情。残酷的现代工业社会和冷漠的现代人际关系使很多人不再拥有感情和作为人类的意识,从而陷入类似于物的自在的存在当中。
在《旅行的推销员之死》当中,主人公Bowman先生没有任何家人和朋友,他为了给一家鞋厂卖鞋已经连续14年奔波各地。他就像一台工作机器生活着,除了自己的工作不关心世间上的任何人任何事,甚至每见到一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去观察别人的鞋子是怎么样的,是否能把自己的鞋子卖出去。只有疾病才能给他带来一些稍纵即逝的感情或是情绪。“他发了很高的高烧,不断地做梦,变成虚弱而脸色苍白,一照镜子就可以看得明显,而且他也不能清楚地思考……他想到了他故去的祖母,她总是会令人舒服……然后他就把她给忘了。”(Welty,232)由此可见,Bowman先生在工业社会的压力中,在求生的本能下,已经丧失了作为人的各种意识与自我,从而陷入了自在的存在。
二、自为的存在
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指出塑造完整真实的自我有两个因素,一是自身真实背景,二是自由选择。萨特将真实背景定义为人的自然、社会、心理和历史特质,因为它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自我。但是萨特同时又指出,因为没有上帝,所以人没有预先确定的天性,因而人具有多样可能性,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取决于自己的设计、谋划和造就。人不停地选择也就是在不断地超载自己。人的自我只有在这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才能确立,偏重任何一方都会陷入自欺而成为不完整的自我。
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