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崔琦从农村走向诺贝尔领奖台
崔琦从农村走向诺贝尔领奖台崔琦是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重大发现而荣膺199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第六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
“驴娃儿”走向成功
崔琦出生在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肖旗乡范庄村一个农民家庭,他的出生给年逾半百却掌上无子的崔长生夫妇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他们给孩子取了个乳名叫“驴娃儿”。1947年,宝丰解放后,崔家被划为富农成分。然而,崔家除了两间破草房,十几亩地,再加一头小毛驴外,早失去了往日高门大户的风采。出生在“富农”家庭的崔琦,并没有过上什么优越的生活。但他从小就天资聪明,这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
崔琦有三个舅舅,他和姐姐就是跟着三舅读书习文的。在舅舅的教育下,崔琦的三个姐姐都是大学毕业,崔琦也自小熟读四书五经。崔琦的父母虽然都是不识字的农民,但不管生活多艰难,颇有远见的母亲还是毅然坚持让孩子们读书。崔琦12岁那年,在母亲的要求下,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几经周折,崔琦来到了香港,与已经在香港读书的二姐会合,从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求学之路。
崔琦姐弟在香港的生活并不富裕,因为家里已不可能接济他们。因此,姐弟相依为命,在努力求生的同时,更加顽强地求知。1953年前后,崔琦进入香港培正中学学习。由于家境贫寒,不得不请求学校减免学费。依靠学校发放的奖学金、在客服重重困难后崔琦完成了中学学业。香港大学的蔡子平博士是崔琦的同学,他曾回忆说,崔琦在中学读书时,几乎所有的学科成绩都很优秀。在培正中学,有一份崔琦的成绩单,上面记载着他毕业时的成绩:物理90、历史92、数学91、地理、国文和英文成绩也都在80分以上。崔琦的毕业评语是:勤奋、举止端正、彬彬有礼。
1958年,崔琦获得美国全额资助,进入伊利诺斯州的奥古斯塔纳学院学习,那时全校只有他一名华裔学生。崔琦在从河南辗转到香港、从香港辗转到美国的求学历程中,克服了种种挫折和困难,培养了坚韧的性格。正是这些经历和这种性格时刻鼓舞着他勤奋学习,努力向上,最后崔琦以优异的成绩从奥古斯塔纳学院毕业。
为了进一步深造,崔琦来到芝加哥大学师从史达克教授。在这里,崔琦对物理学产生了特别的感情,于是开始对物理学研究投入更多的精力,当他圆满完成这里的学业后,被美国贝尔实验室录取从事研究工作。在美国,贝尔实验室被称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摇篮”,崔琦正是在这里和施默特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两人因此在1998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感恩母亲
崔琦的母亲王双贤是河南省宝丰县肖旗乡人。当时,王家是附近有名的富户,拥有数百亩良田。王双贤是这个家庭里唯一的女孩子,由于父亲固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王双贤没能接受教育,但这并不影响她有着不同于常人的长远见识和博大胸怀。在与哥哥们的相处中王双贤深知教育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有了四个孩子之后,不管生活多么艰难,都坚持让孩子们读书。
崔琦出生时母亲已经37岁,父亲42岁。当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还根深蒂固,何况崔琦的父亲崔长生又是崔氏家族中的老大,所以,崔琦的出生给家人带来了莫大的惊喜。即便如此,母亲却从来没有娇惯儿子。崔琦稍大一点就帮家里干活,农忙时他帮父亲在田里干活,农闲时他到附近树林里捡柴禾,或者帮父亲收拾家里的院墙。王双贤深知,人必须能吃苦,否则长大就会养成好吃懒做的毛病。
王双贤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这在崔琦的老家是人人皆知的。早些年村里的孩子们因为时常吃不饱饭,便有事没事地到崔家玩,目的是在崔家找一些东西吃。王双贤知道孩子们的心思,只要孩子们一来,她就会把家里的东西拿出来给大家吃,有时甚至连自家的饭也全部给他们。基于母亲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崔琦在他的人生旅途中始终保持着与人为善、替人解忧的优秀品质。
崔琦在学业上的成就也是得益于母亲的深明大义。1949年,崔琦在新宝镇的石桥区高皇庙高小毕业后,由于当地没有中学,只好辍学在家。这可急坏了母亲,1951年母亲毅然决定让他到外地读书。崔琦在三舅和两年前已在香港定居的二姐崔珂的帮助下,通过合法手续抵达香港,并进入香港培正中学。崔琦在香港读书期间,因为语言交流不便及生活艰难等诸多原因,强烈思念在家乡的母亲,他曾写信给母亲要求回老家。母亲收到信后,通过别人转告崔琦不要想家,好好读书求学才是对父母亲最大的安慰。崔琦为了不辜负家人的苦心,刻苦攻读,靠全额奖学金完成了中学学业,并于1958年去美国继续深造。这时,崔琦的父亲崔长生已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作为唯一的儿子,崔琦本应回国为父尽孝,但母亲却始终对他隐瞒了这件事,直到1959年夏天父亲去世,母亲都没对他透露一丝消息。在这之后的九年间,母亲不管自己身处多么艰难的境地,甚至在81岁高龄时住茅草庵,都没有影响儿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