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桦甸市玉米螟为害研究和防治措施
桦甸市玉米螟为害研究和防治措施摘要:玉米螟是为害玉米的主要害虫,是影响桦甸市玉米产量和收益的主要因素之一。调查玉米螟发生为害情况,分析原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是实现虫口夺粮、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玉米螟;为害分析;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075-2
玉米是桦甸市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10万公顷以上,是桦甸市的主导产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而玉米螟是为害桦甸市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在桦甸市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2010年和2011年发生较重,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已成为提高玉米产量的制约因素。因此,调查当地玉米螟为害情况,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防灾减灾、虫口夺粮、玉米丰产的重要举措,更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使玉米产业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的长远性和战略性措施。
1 对玉米螟为害情况的调查
1.1 调查地点
金沙乡民隆村、全民村、柳树村,横道河子乡杉松村、荒山村,桦郊乡新政村、天河村。
1.2 调查方法和内容
每块地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双行20株,共100株。调查内容包括被害株数,茎部蛀孔,穗上、下折株数,雌穗、雄穗受害情况,活幼虫数等。
1.3 调查结果
2010年、2011年两年调查结果(表1)表明,在调查品种中先玉335受害最重,被害株率达31%-89%,茎蛀孔数达30-282个,平均百杆活幼虫85.4头,最高达177头;原单68受害较先玉335轻,被害株率为26%,茎部蛀孔20个,百秆活幼虫22头;奥育20受害最轻,被害株率为12%,茎部蛀孔12个,百秆活幼虫8头。
2 对玉米螟为害严重原因的分析
2.1 玉米品种单一
随着玉米品种的不断更换,桦甸市2010年、2011年有85%以上的地块种植的品种是先玉335或同一系列品种,该系列品种属于密植型品种,株型高大。而玉米螟成虫喜欢选择在植株高大、叶色嫩绿、生长茂密的植株上产卵。因此,先玉335系列品种大面积种植为玉米螟繁殖提供了最佳寄主,从而加重了玉米螟的为害程度。
2.2 作物布局不合理
寄主作物布局对玉米螟的发生轻重有明显的影响。近几年来,由于大豆和玉米相比,市场价格偏低、收益不高,大豆种植面积大量减少,玉米连作现象普遍,有些地块连作达5年以上。寄主作物丰富,为玉米螟发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条件。
2.3 天敌数量减少
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已发现的天敌就有70种以上,其中赤眼蜂、白僵菌已应用于防治。其他如草蛉、瓢虫、寄生蝇、蜘蛛、步行甲、黄金小蜂、苏云金杆菌等,对玉米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近些年来,由于农民大范围使用剧毒、高毒农药,致使玉米螟的天敌数量明显减少,天敌对玉米螟幼虫和蛹的抑制作用效果降低。
2.4 越冬基数大
由于我市地处山区,木材较为丰富,玉米秸秆不是农户烧火取暖的主要能源。加之人少地多,秋收时间延后,秸秆冬前未能及时进行焚烧处理,导致玉米螟越冬基数大;春季多雨雪,种地时间晚,春耕整地匆忙,玉米秸秆焚烧偏晚且不彻底,一部分玉米秸秆堆积在田间地头、林下空地上,致使冬后虫源基数大增。通过春季越冬调查,冬后平均百秆活幼虫达31.36头,存活率较高,是玉米螟大发生的基础。
2.5 防治不主动
玉米螟属典型的钻蛀性害虫,其为害较为隐蔽,一般年份发生较轻,不如玉米空秆、秃尖那样明显直观,引人注意。多数农民没有认真对比防治田与未防治田的产量差异,片面认为防治与否都一样,不积极主动采取防治措施,任其为害,导致玉米螟为害逐年加重。
2.6 气候条件适宜
玉米螟各虫态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宜温度为17℃-22℃,一般年份都能满足要求。在上述温度范围内,湿度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越冬幼虫必须咬食潮湿的秸秆,吸足水分后才能化蛹,成虫羽化后必须饮水才能正常产卵。6月中下旬至7月末的雨量对玉米螟发育影响较大,近两年我市6、7月份降雨较充足,有利于玉米螟的各虫态发育。2011年我市玉米螟化蛹率6月12日为2.2%,羽化率6月20日为5.7%,7月10日的化蛹率已达72.7%,羽化率为63.6%。
3 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玉米螟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在玉米螟的各个虫态,分别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村屯联防,统防统治。
3.1 农业防治
(1)处理秸秆,减少虫源 在春季化蛹前,对主要寄主的秸秆、根茬、穗轴等,采用过腹还田、粉碎还田、焚烧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加以处理,把越冬幼虫数量压低到最低程度。
(2)选用抗玉米螟品种 玉米品种间在抗玉米螟方面有差异。一般说来,硬粒型品种较马齿型品种抗螟性强,选择高抗玉米螟品种能有效地防治玉米螟的发生为害。
(3)合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李桥 让泳装如礼服般奢华.doc
- 李桥儿童医院-优质服务从细节做起.doc
- 李崇霄 北京爷们 京城范儿.doc
- 李楼铁矿对井下疏干水处理和利用.doc
- 李沁-从薛宝钗到杨开慧.doc
- 李爱君爱之星火可以燎原.doc
- 李玉玲-新华商成功者爱心方程式.doc
- 李瑞英-单纯让我感到很幸福.doc
- 李白醉鸭加盟店经营实况深度调研报告.doc
- 李盛霖-交通是保障经济发展快车道.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