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影响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影响[摘要]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以探索其可能的促醒机制。方法:将30例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两组均给予常规促苏醒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同时行经颅多普勒脑血管超声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后行GCS昏迷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93.50±9.67)与(37.15±5.36)cm/s,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促醒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语言、声乐及光刺激,针灸、推拿治疗,运动疗法及高压氧治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每天刺激1次,每次8 h,连续30 d。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行GCS昏迷评分、脑电图、脑干听诱发及TCD检查。
1.2.1 正中神经电刺激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采用美国进口的正中神经电刺激仪,型号Empifocus,将表面盘状电极置于双侧腕关节掌面近端10 cm正中神经点处。采用低频电流,强度15~20 mA,以观察到刺激时患者双侧手指轻微收缩即可,刺激时间每天1次,每次8 h,持续30 d为一疗程。
1.2.2 经多普勒超声监测脑血流变化
在正中神经电刺激前和刺激后1个月时动态进行经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监测。采用德国产的DWL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TCD检查,患者取仰卧位,探头为2 Hz,取样宽度7 mm,波长3 mm,按常规依次检测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平均血流速度。
1.2.3 脑电图检查
采用意大利进口的数字脑电图仪,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电极。单、双极导联描记,每次描记不少于20 min。根据Hockaaday(1965)意识障碍EEG分级标准将昏迷患者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进行分析。Ⅰ级,正常:①α节律;②以α节律为主,伴有少数θ波。Ⅱ级,轻度异常:多以θ波为主,伴有少数δ波。Ⅲ级,中度异常:①δ波,混以θ波,少数α波;②以δ波为主,无其他节律活动。Ⅳ级,严重异常:①弥漫性δ波,伴有短程电静息;②某些导联散在δ波,其他导联为电静息。Ⅴ级,极度异常:①几乎平坦波;②无脑电活动。
1.2.4 脑干听诱发检查
采用英国牛津公司生产的Oxford型肌电诱发电位仪,电极按照国际标准10/20系统放置,记录电极置于Fz、Cz点,参考电极置A1+A2,脑干听诱发(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采用短声(click)分别刺激双耳,未刺激耳用白噪声掩蔽,双侧同时描记,刺激强度为听阈以上100 dB,叠加2 000次,分析时间10 ms,每耳至少重复2次,以各波重合为准,重点观察各波潜伏期和波幅变化。参照Greeberg标准将BAEP分为4级;Ⅰ级:正常波形及潜伏期;Ⅱ级:轻度异常,Ⅰ~Ⅴ波清晰可辨,但潜伏期延长和(或)波幅下降;Ⅲ级:中度异常,仅I波潜伏期和波幅正常,余各波波形分化不良或缺失;Ⅳ级:重度异常,各波均缺失或仅存I波。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及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治疗前后脑电图的改变
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课题主要研究电刺激后昏迷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变化以及神经电生理的改变,以观察正中神经电刺激是否确能提高局部脑血流量,从而达到促醒的目的。本研究观察到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93.50±9.67)与(37.15±5.36) cm/s,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