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口腔生物学考试总结(中大)
一、名解
1、自身抗原:auto-antigen 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组织成分。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龈沟液 主要由从龈沟上皮渗出的液体、蛋白、电解质构成,同时也是混合唾液是我组成部分。具有抗菌防御作用,其成分变化可作为牙周病变得评判指数。
8、Southern hybridization:Southern杂交 先用凝胶电泳分离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然后在原位将DNA片段转移至固相基质如硝酸纤维素膜上,经变性及干烤固定,用核酸探针进行杂交,经放射自显影显示杂交结果。最大优点是能根据杂交带的位置判断待测样品中与探针杂交的DNA片段的分子量。
9、SIgA:分泌型IgA 由一个IgA双聚体分子、一个分泌成分和一个J链分子组成,有IgA1、IgA2两个亚类。主要存在于乳汁、唾液、泪液和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表面,参与局部黏膜免疫。cell subculturing :传代培养 当原代培养成功以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细胞不断分裂,一则细胞之间相互接触而发生接触性抑制,生长速度减慢甚至停止;另一方面也会因营养物不足和代谢物积累而不利于生长或发生中毒。此时就需要将培养物分割成小的部分,重新接种到另外的培养器皿(瓶)内,再进行培养。这个过程就称为传代(passage)或者再培养(subculture)。
13、exon外显子 最后出现在成熟RNA中的基因序列, 又称表达序列。既存在于最初的转录产物中,也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就是指真核细胞的基因在表达过程中能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14、牙菌斑 dental plaque 指粘附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其他软组织上的微生物群。是由大量细菌、细胞间物质、少量白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和食物残屑等组成不能用漱口或用水冲洗的方法把它去除。因此,现把牙斑看成是细菌附着在牙石上的一种复杂的生态结构,其与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acquired pellicle 牙面清洁后,唾液的一些成分会很快地吸附于其上而形成一层均匀无细胞的薄膜,厚度约1~10um,龈缘区较厚而牙尖区较薄,成分大致与唾液相似,对细菌有选择性吸附能力。
16、GTF(Glucosyltransferase) 葡糖基转移酶 是变形链球菌分泌的胞外酶之一,也是其主要致龋因子之一,包括三种类型。
17、PCR(Plymerase Chain reation) 聚合酶链反应 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复性)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它不仅可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等基础研究,还可用于疾病的诊断或任何有DNA,RNA的地方.
18、胶原酶 Collagenase 它能在生理PH和温度条件下特异性地水解天然胶原蛋白的三维螺旋结构,而不损伤其它蛋白质和组织。胶原酶的化学本质是一种蛋白质,因此,这对温度、PH和导致蛋白质变性的各种因素均非常敏感,极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而改变其本身的构象和性质。物理化学因素,包括温度、氧张力、pH、营养物质的可利用性;宿主因素,宿主的全身状况和口腔各部位的解剖形态以及组织结构均对口腔生态系有一定的影响,唾液及龈沟液中的许多成分;细菌因素,细菌对宿主防御系统的抵抗力、对其所附着的组织面的亲和力;宿主可控制的因素,饮食习惯(主要是糖消耗的频率和量以及消耗的方式)、口腔卫生。
2、牙菌斑的分类
龈上菌斑:为附着在牙表面或修复体表面的非钙化的细菌团块,其中G+菌占多数。光滑牙面菌斑,优势菌为链球菌,菌斑的年龄或宿主的饮食均可影响这些菌属在菌斑中的数量和分布。点隙裂沟菌斑,大部分亦为G+球菌,但变链菌数量比光滑面多,在陈旧的裂沟菌斑中优势菌有从链球菌转向乳杆菌的趋势。
龈下菌斑: 为位于龈缘下的菌斑,处于龈沟或牙周袋这种盲袋样的结构中很少受自洁作用的影响,氧化还原电势较低更利于厌氧菌的生长。根据是否附着于牙表面又分为附着性和非附着性,前者主要含G+球菌杆菌和血链菌、轻链菌,后者主要含G-厌氧菌和螺旋体、新月形单胞菌等能动菌属。
3、简述牙菌斑的形成过程
牙菌斑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牙面上获得性薄膜的覆盖 菌斑形成的初始为牙面上覆盖一薄层来自唾液糖蛋白的薄膜。在牙面清洁后,唾液的一些成分会很快地吸附于其上而形成一层均匀无细胞的薄膜,厚度约1~10um,龈缘区较厚而牙尖区较薄,成分大致与唾液相似,对细菌有选择性吸附能力。
细菌附着 细菌通过其表面蛋白、脂磷壁酸、多糖黏附和聚集在牙表面获得性薄膜。
菌斑成熟 当纤毛菌定植于菌斑后替代了原先栖息在菌斑深层的链球菌并与牙面垂直排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