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迪伦马特悲喜剧《老妇还乡》怪诞艺术风格.docVIP

浅谈迪伦马特悲喜剧《老妇还乡》怪诞艺术风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迪伦马特悲喜剧《老妇还乡》怪诞艺术风格

浅谈迪伦马特悲喜剧《老妇还乡》怪诞艺术风格摘 要:《老妇还乡》是迪伦马特最著名的悲喜剧代表作之一,也是最能体现迪伦马特怪诞艺术风格的作品。本文从语言的怪诞、人物形象的怪诞以及情节的怪诞三个角度对该戏剧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怪诞风格的使用造就了《老妇还乡》绝妙的讽刺、荒唐的悲喜剧效果,也促使其成为了一部不朽的经典剧作。 关键词:《老妇还乡》 悲喜剧 怪诞的艺术风格 一、引言 剧作家迪伦马特是20世纪瑞士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曾被德国著名作家兼批评家瓦尔特·延斯冠以“继布莱希特之后最重要的德语戏剧家”的美称。他善于在戏剧创作中使用怪诞的艺术风格以及悖谬的思维方式,所以他的作品多表现为情节夸张、滑稽,人物形象则相反,常常饱含悲剧性的色彩。以这一特征为基础,迪伦马特创造且丰富了其独具一格的“悲喜剧”理论。正如他本人在《戏剧问题》中表示,“没有幽默根本无法写戏;一出戏要是没有笑的东西,这样的戏我是忍受不了的。”[1]这就是用“喜”的形式来演绎“悲”的内容和主题,实质上是一种“黑色幽默”。于是悲中见喜,喜中含悲,悲喜难分。[2]随着1956年悲喜剧《老妇还乡》上演的成功,作者也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三幕悲喜剧《老妇还乡》堪称是迪伦马特众多经典戏剧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自首演以来在世界各国上演,并数次被改编成电影、歌剧等形式,受到了各国观众的喜爱。在中国也是如此,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开始有了译本,80年代初以来,不少导演先后把《老妇还乡》搬上了中国的戏剧舞台,也引起了强烈反响。毫不夸张地说,迪伦马特是当代欧洲戏剧家中最受中国观众欢迎的戏剧家。这部作品在轰动世界各国剧坛的同时,也迪伦马特奠定了迪伦马特在当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可以说迪伦马特在艺术上赋予了这部作品太多难以一言道尽的东西:罪恶与复仇、金钱与道德、屈辱与尊严等,多种意义甚至可以凝结成“老妇还乡”这个特定的词语。 二、怪诞的艺术风格 迪伦马特在戏剧艺术上多采用将现实中的事物进行夸张、变形的手法,使得情节离奇怪诞,甚至荒诞不经。这就使其作品在手法上往往带有荒诞派戏剧的某种特征,但和荒诞派又有区别:他的主要戏剧仍然是与现实主义相联系的。为了表明这种区别,迪伦马特把自己的写作风格称为“怪诞”,他认为“荒诞派意味着缺乏生活目的,而怪诞却比较接近于表现主义,具有作家所与之脱离的正常现实的深度。”[3]怪诞不仅仅只是一种艺术风格,也是一种审美形态,美国美学家桑塔耶那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正如出色的机智是新的真理,出色的怪诞也是新的美。”[4]迪伦马特对怪诞的艺术风格极为推崇,认为这是“一种风格的极致,一种突然出现的形象化的东西,正因为如此,它能够抓住时代的、当前的问题”,同时还说,它“是一种感性的表达”,“是思想诙谐和敏锐的表现。……它是令人不舒服的,然而是必要的”。[5]所以有人认为,如同间离法之于布莱希特的戏剧,怪诞构成了迪伦马特戏剧的基本结构。[6] 《老妇还乡》这部戏剧充分体现了迪伦马特的怪诞手法,从语言的怪诞到人物形象的怪诞以及情节的怪诞等等,是一部具有浓郁怪诞风格的作品。下文将选取一些片段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与分析。 三、《老妇还乡》中怪诞的艺术风格 (一)语言的怪诞 在戏剧《老妇还乡》的第一幕中,克莱尔曾经对初次见面的警察、牧师、医生还有体操运动员说了些阴阳怪气的话,比如要求警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希望牧师安慰被判死刑的人,以及暗示医生以后可以开心肌梗塞的假死亡证明书,还戏谑地询问体操运动员有没有掐死过人。所有的人,包括伊尔,一开始听到这些不着边际的话后,都只是单纯地以为这是个玩笑,是克莱尔独特幽默的体现,显然伊尔把自己45年前对克莱尔的始乱终弃忘得一干二净了,直到克莱尔当着全城人的面,在总管的帮助下揭露了伊尔当年的罪行,并且宣布了那个可怕的交易建议时,伊尔才真正意识到这个女人之前说的那些话,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凭空捏造的笑话或者幽默,而是开门见山、表明来意的声明,是为蓄谋已久的谋杀寻找各个步骤的具体实施者。警察可以任由她毫无顾忌地展开复仇计划,甚至协助她;牧师可以安慰即将死去的伊尔;健壮的体操运动员可以为她掐死伊尔;最后医生可以给她开假的死亡证明书,为她抹去罪恶,可以说这样一个计划几乎是天衣无缝的。克莱尔之所以敢如此直接地说出这些话,是因为她的嚣张放肆,她对复仇计划的成功实施胸有成竹,她相信利用她手中的金钱可以改变人性。荒唐、诡异的语言也进一步说明了克莱尔这个人物身上的荒诞色彩。 (二)人物形象的怪诞 毫无疑问,在设计克莱尔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作者赋予其不少的怪诞笔墨。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妇,竟然有九任丈夫,他们的身份多种多样,有伯爵、商人、电影明星、诺贝尔奖得主等。仅仅在她回乡探访居伦小城的短暂时间内就换了三任丈夫,居然还说自己的每一次婚姻生活都很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