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姜茎基腐病病原鉴定和生物学特性探究
生姜茎基腐病病原鉴定和生物学特性探究摘要: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观察及rDNA ITS序列分析,对生姜茎基腐病病原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山东生姜上新出现的生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Pythium myriotylum,该病原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35 ℃,最适温度25 ℃,pH值范围5~12,最适pH值为7。
关键词:生姜;结群腐霉;形态特征;ITS序列分析;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 S632.5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5.007
Study on Identificati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hogen Causing Rhizome Rot Disease in Ginger
SUN Xia, FANG Tao, QIN Yan
(Biotechnology Institute, Laiwu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 Laiwu, Shandong 271100,China)
Abstract: The suspected pathogen was studied by pathogenicity test, morphology identification and ribosomal DNA— ITS sequence analysis in the artic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thogen of ginger rot disease in Shandong was identified as Pythium myriotylum.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the pathogen was 1~35 ℃, the suitable culture temperature was 25 ℃, and suitable pH value was 7.
Key words: ginger; Pythium myriotylum;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ITS sequence analysi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生姜茎基腐病是近年来山东生姜产区发生的一种新病害,该病从生姜出苗1~2个月开始发生,首先表现为茎基部变黑、腐烂,而地上茎叶仍为绿色,随后老叶变黄萎蔫。在盛发期,基部变黑2~3 d后,茎基部完全腐烂,从老姜处齐断,病株死亡,当地人形象地称为“烂脖子”病。 据笔者调查,该病从2005年开始陆续在山东莱芜、安丘、莱阳等地发生,并逐渐上升为主要病害,田间病株率在5%~80%之间,严重地块造成绝产。由于该病从出苗后就开始发生,并很快致使姜块腐烂而失去应用价值,给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了姜农种植的积极性。目前,国内对生姜茎基腐病病原菌的报道较少,为此,笔者通过对生姜茎基腐病病原菌的分离、纯化,从病原菌的形态学、致病性、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为生姜茎基腐病的预防和防治奠定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
生姜出苗1~2个月后,从莱芜市郊各姜田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斑上的病菌进行分离,在玉米琼脂培养基(CMA)上培养,然后采用单菌丝先端切割的方法进一步纯化、培养。借鉴观察链格孢(Alternaria Nees) sporulation pattern的方法,对孢子囊、卵孢子及藏卵器进行观察,并显微照相[3]。
1.2 致病性测定
采用土埋法[4]进行致病性测定。将完好无病害的生姜种于装有灭菌土的培养钵中,将纯化后的菌株在CMA培养基上培养3 d,用直径0.7 cm的打孔器打出菌片,取一片接种到植株基部,然后覆盖一层灭菌土。适时浇水,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在25 ℃培养,以不接菌为对照,记录发病症状。
1.3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
1.3.1 基因组DNA的提取 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DNA。
1.3.2 PCR扩增 利用真菌核糖体rDNA转录间隔区(ITS) PCR扩增的通用引物ITS1(5—TCCGTAGGTGAACCTGCGC—3’)和ITS4 (5—TCCTCCGCTTTTG ATATG C—3’) 对提取的真菌总DNA进行PCR扩增。50 μL PCR反应体系包括:10×PCR Buffer 5 μL,10 mmol·L—1 dNTP mix 1 μL, 模板DNA溶液10 pmol,5 U·μL—1 Taq 酶0.25 μL,10 μmol·L—1 ITS1和I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