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兔病毒性出血热综述
兔病毒性出血症综述
武永淑(82101105080):病原 李巧玲(82101102463):流行病学王泽祥(82101105078):诊断孙宏勇(82101102472):疫苗
摘要:由于兔病毒性出血症给中国及欧洲、美洲、澳大利亚的养兔业造成巨大的威胁,随着对兔出血热病毒的研究不断深入,对该病不断获得新的认识,在此,通过病原、流行病学、诊断方法、疫苗研究等方面,概括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兔病毒性出血症; RHDV; 诊断; 疫苗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viral hemorr -hagic disease, RHD)俗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淤血、出血变化。 本病于1984年在我国的江苏省的江阴县首先被发现,随后迅速蔓延至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迄今,亚洲的朝鲜、印度、美洲的墨西哥、欧洲的奥地利、比利时、波兰、丹麦、德国、法国等国也都有发生。本病呈爆发性流行,发病率及致死率极高,对养兔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原
兔病毒出血性病毒(RHDV),属于杯状病毒科,兔病毒属。病毒粒子没有囊膜,直径35-nm,二十面体对称,表面有32个杯状凹陷。在氯化铯的浮密度为1.36-1.38g/cm3,沉降系数162S。
RHD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约 7.437 kb,分子质量为2.4×103-2.6×103, 5 ’端没有帽子结构,而是与一个分子量为15kDa的蛋白质VPg共价结合,3’端有Poly(A)尾,Poly(A)结构与病毒的感染性无关[1]。基因组RNA有2个可读框(ORF1,ORF2),第1-9位碱基为5’端非翻译区(NTR)。最后59个碱基为3’端的NTR。
ORF1位于基因组的第10-7044位碱基,编码一个含有2344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分子量约为257kDa。蛋白质水解是由病毒自身编码的3C样蛋白酶进行的,在基因组中3C样蛋白酶基因位于3D样RNA模板依赖性RNA聚合酶基因的上游。该多聚蛋白被水解形成一个主要的衣壳蛋白VP60,7个非结构蛋白,分别是P16、P23、P37、P29、P13、P58。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在ORF1中的排列顺序:NH2-p16-p23-p37-p29-p13-p15-p58-p60。
ORF2位于基因组的3’端,对应在第7025-7378位碱基,与ORF1的3’端有19个核苷酸重叠,编码蛋白质VP10,分子量约为12kDa,VP10是一种碱性蛋白。在成熟的病毒粒子中,VP10是RHDV衣壳中的一个小衣壳蛋白。
在感染的组织和病毒粒子中,除了全长的基因组RNA外,还有一条长约2.2kb的亚基因组RNA(sgRNA),其5’端与基因组RNA一样,也与VPg蛋白共价结合,3’端有Poly(A)尾。基因组RNA与sgRNA在数量上是相等的,本别独自包装入病毒粒子中,至今未发现病毒粒子中含有两种RNA。
2 RHDV结构蛋白
2.1 VP60
RHDV主要衣壳蛋白VP60来自两条途径:多聚蛋白的水解加工和sgRNA的翻译[2][3]。RHDV是由180个VP60亚单位以二聚体的形式构成,二聚体由VP60单体以A/B5和C/C2两种方式形成,单体在二聚体的构象有三种形式[4],这些蛋白质分子形成拱形双体结构,从而在病毒表面形成32个杯状凹陷。
根据氨基酸的序列,可将VP60分为A(第1-21位)、B(第22-300位)、C(第301-328位)、D(第329-343位)、E(第344-434位)、F(第435-579位)6个区[4]。A、B、C、D四个变异区率较低,C、E两个区变异率较高。用电子显微镜结构进行分析[5],VP60折叠成两个结构紧凑的区域,N端约250个氨基酸残基形成了蛋白质的S结构域,其余的C端部分形成了蛋白质的P结构域,两个结构域通过柔性铰链连接,由此使病毒衣壳形成了两个功能不同的内、外同心结构。内壳由VP60的N端(S结构域)组成,包括A区和B区,用来保护和容纳基因组;VP60的C端(P结构域)组成,包括C、D、E、F区,P结构域又分为P1、P2两个结构域,P2位于病毒衣壳表面,编码着病毒的主要抗原表位,其变异性相对较高。
2.2 小衣壳蛋白
小衣壳蛋白VP10由RHDV基因组RNA 3’端的ORF2和sgRNA的ORF共同编码,在基因组中ORF2的翻译效率约只有ORF1的20%。ORF1的终止密码子对于VP10的蛋白表达很关键,VP10的翻译从位于ORF1的终止密码子上游3-5个碱基的AUG密码子开始,但在没有AUG起始密码子时VP10也可表达。只要翻译在规定的位置终止,缺少或替换ORF1的大部分序列对ORF2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但ORF1 3’端的84个碱基序列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