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坡位对混交林中香樟生长特征影响
不同坡位对混交林中香樟生长特征影响
摘 要:该文以21年生马尾松、香樟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不同坡位对香樟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樟下坡位胸径分别比中坡位、上坡位增大了2.05cm、2.41cm,树高则分别增长了1.90cm、2.56cm,香樟下坡平均木总鲜生物量、干生物量均分别比中坡和上坡大约提高了119%、270%。试验将为香樟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香樟;混交林;坡位;生长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7-0113-02 Abstract:Twenty-one-year-old masson and camphor mixed forest was investigated to anlyse the effect of sites on growth of camphor. The result showed: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of camphor in downhill slope respectively increased 2.05cm and 2.41cm by slope and uphill,height respectively increased 1.90cm and 2.56cm,fresh and dry biomass respectively increased 119% and 270%. It will provide basis for reasonable management of camphor plantation. Key words:Camphor;Mixed forest;Site;Growth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能抵抗风寒、耐干旱,病虫害较少,具有较强的抵抗氯气、二氧化硫、臭氧及氟气等有害气体的能力,其生态功能、观赏性非常高,是我国优良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1-2]。木材坚固,适宜制作优美的木质家具;可提制樟脑和提取樟油,可驱赶蚊子苍蝇,是生产樟脑的主要原料;香樟落叶养分含量高,可改善酸性土壤。研究表明,马尾松、香樟混交林可以改良马尾松林的土壤和生长状况[3-4]。本文以21年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香樟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不同坡位对香樟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为香樟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地概况及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南安市罗东林场,东经118deg;30prime;,北纬26deg;10prime;,内陆盆地,海拔为704m,年降水量1 400mm,年平均气温20℃,无霜期350d,气候温和,适宜香樟生长。土壤为山地红壤。林内生长少量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1995年营造的马尾松、香樟混交林造林密度为 3 300株/hm2;株间混交比例为1∶1;每年定期进行三次全面锄草、扩穴培土等抚育工作。2003年秋进行40%间伐,2014年秋对马尾松实行皆伐。 1.2 试验设计 2015年秋季,在林地上坡位、中坡位及下坡位各设置3个20mtimes;20m的样方,测量9个样方内的树高、胸径,并调查林下植被及立地因子(海拔、坡形、坡度、坡向、母岩、土壤类型、A层厚度、土壤厚度)。计算平均树高和胸径,各样地分别选取1株香樟平均木(共9株),称量平均木树枝、树叶及树干鲜生物量。部分样品105℃烘干至恒重,通过计算含水率推算出林分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干生物量,并根据干生物量计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坡位对香樟生长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上坡、中坡、下坡对21年生香樟生长及生物量具有不同的影响(表1)。香樟经营密度为1 526株·hm-2,坡位对香樟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生物量的影响大致一致,均表现从大到小依次为下坡位gt;中坡位gt;上坡位。香樟下坡位胸径分别比中坡位、上坡位增大了2.05cm、2.41cm,树高则分别增长了1.90cm、2.56cm,鲜生物量分别提高108.45%、222.54%,林分干生物量则分别提高109.17%、220.63%。方差分析表明,香樟下坡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林分鲜生物量、林分干生物量与上坡达极显著差异,中坡鲜生物量与上坡达极显著差异,下坡林分干生物量与中坡、中坡与上坡达显著差异。 2.2 不同坡位对香樟各器官生物量的影响 上坡、中坡、下坡对21年生香樟平均木各器官生物量及分配率具有不同的影响(表2)。香樟平均木总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下坡gt;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