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碱溶性核壳型丙烯酸酯胶粘剂乳液的合成研究
碱溶性核/壳型丙烯酸酯胶粘剂乳液的合成研究?汪慧,胡剑青,王峰,涂伟萍????(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40)????摘要:以反应型阴/非离子乳化剂(DNS-86/ANPEO-10)为复配乳化剂、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混合羧基单体、丙烯酸异辛酯(EH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混合交联单体等,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型碱溶性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反应型乳化剂、羧基单体及交联单体等对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功能单体、反应型乳化剂均参与了共聚反应,并且相应基团的红外光谱(FT-IR)特征吸收峰比较明显;当w(DNS-86+ANPEO-10)=2.5%且m(DNS-86)m(ANPEO-10)=1.0(1.0~1.5)、w(AA+MAA)=8%且m(AA)m(MAA)=23、m(HEA)m(GMA)=1.51且w(HEA+GMA)=4%~5%时,采用核/壳聚合工艺制备的乳液胶粘剂,其耐水性及碱溶性良好,并且其综合性能相对最佳。????关键词:丙烯酸酯;乳液;碱溶性;核/壳型;胶粘剂;耐水性????中图分类号:TQ433.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849(2010)09-0027-05????0??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印刷及包装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临时保护用涂料及胶粘剂的市场空间也越来越大。碱溶性聚合物胶粘剂因在浸渍或涂刷碱液时具有易剥离性,故已成为近年来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碱溶性树脂主要包括环氧树脂(EP)、丙烯酸酯树脂以及聚酯树脂等。丙烯酸酯树脂因保色性佳、耐候性优、成本较低及工艺简单等特点而成为碱溶性胶粘剂首选的基体树脂,但常见的丙烯酸酯胶粘剂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其胶膜很难在热水或碱水中脱落溶解,从而不利于材料的再利用。目前国内碱溶性丙烯酸酯胶粘剂主要存在耐水性差、粘接力不强等弊病,实际生产中大量依赖进口产品。????碱溶性和耐水性是考察碱溶性胶粘剂性能的主要指标。在丙烯酸酯常用的聚合单体中,羧基、酸酐及酯基等属于碱敏性基团(可有效调节胶粘剂的碱溶性),但这些基团又多为强极性、亲水性基团(对胶膜耐水性具有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同时提高胶粘剂的碱溶性和耐水性,已成为该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反应型阴/非离子乳化剂为复配乳化剂、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混合羧基单体、丙烯酸异辛酯(EH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混合交联单体等,通过粒子结构设计和选择合适的聚合工艺[10],使适量的碱敏性单体与有效的交联体系之间产生适度交联,从而制备出一种同时具有良好碱溶性和耐水性的软核/硬壳型碱溶性丙烯酸酯乳液。????1??试验部分????1.1??试验原料????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丙烯酸羟乙酯(HE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工业级,广州中穗化工公司;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碳酸氢钠(NaHCO3),分析纯,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公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雕白粉(SFS)、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ANPEO-10)、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DNS-86)、烯丙氧基羟丙磺酸钠(COPS-1),分析纯,广州双键公司;过硫酸铵(APS),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三乙胺,分析纯,上海凌风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去离子水,自制。????1.2??试验仪器????涂-4杯黏度计,上海昌吉地质仪器有限公司;Malvern?AutoSizerLocFc963激光散射粒度仪,英国Malvern公司;拉力机,东莞科建仪器公司;173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PE公司;JEM-100CX型透射电镜,日本JEOL公司;BTOO-50?M型蠕动泵,保定兰格恒流泵公司。????1.3??试验制备????1.3.1??预乳液的制备????在预乳化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和反应型乳化剂(ANPEO-10/DNS-86),搅拌均匀;然后加入设计量的核层(或壳层)混合单体,高速乳化20?min,即得核(或壳)预乳液,备用。????1.3.2??核/壳型聚合物乳液的制备????将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乳化剂和pH值缓冲剂(NaHCO3)加入到带有搅拌器、冷凝器以及温度计装置的四口烧瓶中,升温至78~80℃,滴加8%~12%的核预乳液及1/3引发剂水溶液;待体系出现蓝相时,通过蠕动泵均匀滴加剩余的核预乳液与1/3引发剂水溶液(2.5~3?h内滴毕);升温至85,保温1?h,即得核乳液。????将上述体系降温至78~80,向核乳液中均匀滴加壳预乳液及剩余引发剂水溶液(2?h左右滴毕),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