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3章病毒性肝炎(王素萍)
第二十三章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五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传染性疾病。目前已正式命名的肝炎病毒有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此外,尚有一些不能被病原学分型的病毒性肝炎约占肝炎病例的10%左右。国内外学者曾报道过己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TT病毒和SEN病毒等几种所谓新型肝炎病毒,但均未确认它们可引起病毒性肝炎,即不属于肝炎病毒。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可将五种病毒性肝炎分为两类,一类为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和戊型肝炎,其发病有季节性,可引起暴发及流行,无慢性肝炎报道;另一类为主要经肠道外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多为散发,无季节性,有慢性化倾向,部分病例可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病毒性肝炎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呈世界范围流行,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发病率高。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约9.7亿人已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6.9亿人已感染过或正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140万人同时携带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病毒,3,800万人携带丙型肝炎病毒,至少2.1亿人已感染过戊型肝炎病毒。据卫生部2003~2005年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病毒性肝炎总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升高,发病率仍位于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第一、二位,死亡率为第三位,其中,甲型肝炎的报告发病率下降幅度较大,乙型肝炎有所上升,丙型肝炎上升幅度较大,戊型肝炎呈波动状态。病毒性肝炎中,甲、乙、丙型肝炎病例所占比例高,2005年甲、乙、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61/ 10万、75.13/10万和4.05/10万,乙型肝炎尤为突出,发病例数占全部病毒性肝炎病例数的82%,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五型肝炎之首。病毒性肝炎不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而且给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病毒性肝炎是高疾病负担的重大传染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第一节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hepatitis AHA,简称甲肝)是一种由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可形成暴发及流行,其主要感染对象为儿童及青少年。近年来,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甲肝疫苗(hepatitis A vaccine)的广泛接种,其发病率有所下降,但甲肝防制仍然任重而道远。
一、病原学
(一)形态结构
HAV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嗜肝病毒属(hepatovirus),病毒直径27~32nm,无包膜,球形,由32个壳粒组成20面体对称球形颗粒,内含单股正链RNA,由7,500个左右核苷酸组成。负染后电镜下可见病毒有实心和空心颗粒两种形态,实心者为完整病毒,具有传染性;空心者则无传染性,但具有抗原性。病毒表面有32个亚单位结构(称壳粒),每个亚单位具有4个多肽,分别为病毒蛋白VP1、VP2、VP3和VP4,其中VP1基因主要为病毒核壳蛋白基因,含有产生中和抗体的抗原决定簇。根据病毒核苷酸序列分析,人类HAV分为4个基因型(Ⅰ、Ⅱ、Ⅲ和Ⅶ型),人类HAV各基因型之间核苷酸异源性约为15%~25%。尽管HAV各基因型之间存在一定的核苷酸序列差异,但其抗原性相似,故HAV只有1个血清型和1个抗原抗体系统。HAV主要在肝细胞的胞浆内复制,释放进入胆汁,并随粪便排出体外。
(二)抵抗力
甲肝病毒较一般肠道病毒抵抗力强。在淡水、海水、污水、泥沙及毛蚶等水产品中能存活数天至数月,这种稳定性保证了HAV易通过食物和水传播。HAV 60℃ 1h仍可存活,10h~12h部分灭活;100℃ 1min完全灭活;4℃其抗原性和组织培养活性可保持1年;-20℃可存活多年并保持传染性。HAV不耐受冷冻干燥,对紫外线敏感,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强于一般肠道病毒属病毒,余氯10~15ppm 30min,3%福尔马林5min均可灭活,70%乙醇3min可部分灭活。
(三)动物模型和体外培养
实验动物黑猩猩、狨猴及猕猴等灵长类动物都对HAV易感,且可传代。在多种人或猴细胞株中可生长繁殖。在细胞培养中HAV生长缓慢,接种后约需4周才可检出抗原。
二、流行过程
(一)传染源
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为30天,其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无HAV慢性病毒携带者。黑猩猩、狨猴及猕猴等灵长类动物在自然条件下虽可感染HAV,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1. 急性期患者 人感染HAV后2~4周甲肝病毒即随粪便排出,持续约3周,排毒高峰在潜伏期末、临床症状初期及黄疸出现后的1~2。甲肝病毒临床型感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