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中的三种贫困类型经济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城中的三种贫困类型经济研究

2002 年第 10 期 中国城市中的三种贫困类型 李  实 John Knight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100836) (牛津大学经济系)   内容提要 :我们课题组在 1999 年进行了一次覆盖六省市的住户调查 。本文利用这次 调查数据对中国城市贫困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了考察 。通过综合考虑收入标准和消费标 准 ,我们把中国城镇贫困分为三种类型 , 即持久性贫困、暂时性性贫困和选择性贫困。在 贫困人口中 ,有一大部分是属于选择性贫困 , 即他们的收入高于贫困线而消费低于贫困 线 。我们对贫困户的消费函数进行了估计 ,其结果显示以下几个因素对贫困状况产生重 要的影响 :修匀收入的效应 ;人们防备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心理 ;人们为将来投资而进行 储蓄的行为 ;家庭对子女教育和医疗服务的特别需要 。我们还对三种贫困类型进行了比 较分析 ,从中发现预测的金融资产和预测的收入 , 以及教育和医疗的特殊需要都对不同类 型的贫困户的消费行为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 关键词 :城市贫困 选择性贫困 下岗失业  预防效应 一 、引言 在计划经济时期 ,甚至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之前 , 中国的贫困基本上是一种农村现象 。例 如 ,利用 1988 年全国的住户调查数据得出的估计结果表明 ,农村有 127 %的贫困人口,而城市的贫 困人口比例只是 27 % ;甚至到 1995 年 ,用可比的调查方法和定义 ,估计出的农村和城市的贫困发 ( ) 生率分别是 124 % 和 41 % Riskin and Li ,2001 ; Khan , Griffin and Riskin ,2001 。城市中贫困发生率 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居民有“铁饭碗”的保障而没有陷入贫困的风险 ,而且限制农民工进城打 ( ) 工就象一堵“看不见的长城”使得城市职工避免了来 自农村劳动力的竞争 Knight and Song , 1999 。 然而 ,从 1995 年以来 ,城市贫困逐步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亏损的国有企业裁减了大批冗员 , 同时 ,政府允许私营企业和个体户的发展 。铁饭碗和“看不见的长城”都出现了裂缝 。在 1995 — 1999 年间 ,虽然城市实际的人均收入增加了25 % ,贫困的发生率却上升了 9 % ,用加权贫困距测量 的贫困深度则上升了 89 % 。 贫困可以由持久收入来界定 ,也可以用现期收入来界定 。以前者来界定 ,则称为持久性贫困; 用后者来界定 ,则称为暂时性贫困。根据持久收入的假说 ,家庭消费是与其持久收入有关 ,因此 ,现 期消费可 以是持久收入 的一个很好 的代理变量 , 从而可 以成为持久性贫 困的一种度量指标 (Deaton , 1997) 。这种论点引发了一系列以消费为基础的贫困研究 ,更多的是对发展中国家贫困的 ( ) 研究 例如 ,Jyotsna and Ravallion ,1998 ;Ravallion and Chen ,1997 。 贫困研究的通常做法是利用贫困线来界定贫困人群 。一般绝对贫困线的确定是建立在食品贫 困线和非食品贫困线分别确定的基础上的。确定食品贫困线的传统做法 ,是选出一组能满足成年 人最低营养需求的食品 ,然后计算出其货币价值 ,从而得到食品贫困线 。给定食品贫困线 ,并假定  在此我们对资助该项研究的福特基金 、中美学术交流委员会和英国国际开发署深表感谢 。本文是中美学术交流委员会 资助的“中国公共政策研究”项 目中“中国城镇贫困和失业问题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