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县五龙壮族乡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调查研究.doc

师宗县五龙壮族乡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调查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师宗县五龙壮族乡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调查研究

师宗县五龙壮族乡民族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调查研究 摘要:生态旅游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协调保护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优途径之一,是自然保护区进行旅游开发的必然方向。师宗县五龙壮族乡是一个极富名族特色,神秘而美丽的原始生态旅游区。以资源为依托,以文化为载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打造以凤凰谷、南丹山为重点的生态旅游品牌,组织实施好黄金旅游专线和休闲漂流等水上娱乐项目,推出“农家乐”休闲度假旅游精品,大力挖掘民族文化,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提升了五龙对外开放的知名度,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旅游经济效益显现。节庆期间,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游客可欣赏到大型精彩文艺节目演出,参与狂欢泼水、篝火晚会、百米竹竿舞,壮乡长廊宴、民族商品展示、散打擂台赛、山歌大赛、吃碰柑比赛、竹筏嬉水等活动。为了五龙的旅游业真正成为滇东旅游的后起之秀,人们休闲的乐土这一目标,运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我们对该乡民族生态旅游的现状和资源优势进行分析,只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完善民族生态旅游建筑,饮食等项目。 关键词:五龙壮族、生态旅游、“三月三”、研究、开发、策略 目 录 0. 引言 3 1. 五龙壮族乡概况 3 1.1 简介 3 1.2旅游资源说明 5 2. 五龙壮族生态旅游现状 7 2.1 五龙乡旅游资源开发 7 2.2 旅游市场供给现状 7 2.3贫困状况限制进一步的发展 9 2.4人文基础较差,无有效管理 10 2.5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10 3.五龙壮族乡生态旅游研究分析. 11 3.1优势 11 3.2劣势 12 3.3机遇 13 3.4威胁 13 4. 开拓壮乡旅游市场的规划与策略 13 4.1统筹建设规划 14 4.2具体策略 15 6.3 问题跟踪 10 5. 五龙壮族乡生态旅游图片展示 18 引言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 在对旅游目的地环境保护、为旅游者提供最难忘的旅游经历、最大程度造福旅游目的地等方面, 有着其他旅游方式无与伦比的优越性。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在我国积极实施旅游扶贫攻坚战略 的大好政策引导下, 在发展一、二产业先天优势不足、后天潜力不够的现实情况下, 利用自身丰富的、能借以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各种有形无形的自然资源、民俗资源, 倾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由此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不失为一条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 城市呆久了,厌倦了繁忙的城市生活,我们不妨“出逃”一次,找一个让一切“慢”下来的地方,静静地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享受一下没有喧嚣、没有功利、没有纤尘的悠闲与宁静。五龙,就是一个让你一切“慢”下来的地方。金秋十月,邀约几个同行,从师宗县城出发,沿着324国道,岔入挂在山腰的以马省道,便开启了我在五龙的“慢”生活。我在这绿荫中沉醉,在这雾气里迷失,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在这里停滞…… 区位 五龙壮族乡位于师宗县境东南部,距师宗县城59公里,为壮、汉、苗族聚居区。属于滇、桂、黔三省结合部位,东与罗平县接壤,西与龙庆乡相连,北与大同乡相邻,南与高良乡隔南盘江相望。324国道从境内北部通过,南昆铁路斜跨五龙乡北部,以马省道由北向南贯穿于五龙乡境内,形成中枢交通。五龙乡域最高海拔望湖坡2326.1米,最低海拔便柳河入南盘江口737米。地势北高南低,海拔悬殊,相对高差1589.1米,是一个地处群山环绕的高海拔地带的典型山区乡镇。历史文化五龙历史悠久、文化繁盛,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华夷交融与民族凝聚的缩影。五龙是个壮族乡镇,壮族为百越民族的后裔,代表百越文化,属百越三大支系中的瑞,自称瑞或布吕,也称白沙人,亦称侬迁绷(即大袖口侬人)。居俗——有依山环水而居的习俗,居所周围,河流纵横、竹林茂密。民居多以吊脚楼房为主体。有多年种植棉花纺纱织布的习惯,所用穿戴、床上用品,所用布料均为自己手工纺织和缝制。盛装妇女穿大袖品绣花长襟上衣、长裤,头戴镶有宝石的银制“勒马”。节日——壮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就是“三月三”,胜于过春节。每年在农历三月初举办,持续十余天。主要活动以吃、玩为载体。老人在家制作花米饭、花鸡蛋等给青年男女背到寨边林中尽情享用,以对歌叙情。壮族尝新节是在每年谷黄收割的第一天以杀牛来庆祝丰收的到来,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此外,壮族还有祭老人房、祭山等节日。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对壮民族文化进行挖掘整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