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抗药性病原群体的形成.pptVIP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加速抗药性病原群体的形成

第七章 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综合治理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有害生物抗药性的概念及其种类;熟悉抗了解有害生物抗药性的机理;掌握有害生物抗药性治理的原则与策略。 重难点 正确理解抗药性概念及其种类; 抗药性治理原则与抗性机理。 学时:2 一、害虫抗药性的概念 (二)害虫抗药性的概念 (一)害虫抗药性的形成学说 (二)昆虫抗药性机理 三、害虫抗药性遗传 四、 害虫抗药性治理 (一)害虫抗药性治理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2、害虫抗药性治理的策略 (1)适度治理 限制用药次数、用药时间及用药量局部用药 选择持效期短的药剂等 (2)饱和治理 当抗性基因为隐性时,通过选择足以杀死抗性杂合子的高剂量进行使用,并有敏感种群迁入起稀释作用使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保持在低的水平,以降低抗性的发展速率。 (3)多种攻击治理 以达到延缓抗性的目的。 (二)抗性监测在抗性治理中的作用 (三) 抗性治理的基础研究 (四) 害虫抗性治理中的化学防治技术 第二节 植物病原物抗药性 二、病原物抗药性发生机制 (一)遗传机制 病原物可以表现多重或多基因(multi-gene)抗药性。如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可以对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苯胺基嘧啶类等不同类型的杀菌剂产生多重抗药性。 (二)生化机制 病原物抗药性监测是指测定自然界病原物群体对使用药剂敏感性的变化。包括在各地定点连年系统测定和对有抗药性怀疑的地方临时采集标本测定。 最常用的是测定病原物生长量与药剂的效应关系。常见方法有菌落直径法 ,干重法测定。当病菌以孢子繁殖生长时,亦可采用浊度法测定细胞生长量与药剂的效应。 四、影响病原物抗药群体形成的因素 病原群体中潜在的抗药性基因; 抗药性遗传特征 药剂作用机制 适合度 病害循环 农业栽培措施和气候条件 1.病原群体中潜在的抗药性基因 长期使用同种或作用机理相同的一类高效杀菌剂,会使病原群体中比较敏感的部分被抑制或杀死而淘汰,而抗药性的部分则能生存和繁殖,危害寄主植物。随着药效下降,选择压力增加,加速抗药性病原群体的形成,由量变至质变,最终导致药剂防治彻底失败。 2.抗药性遗传特征 质量遗传性状的抗药性是单个或几个主基因控制的,病原群体对药剂的敏感性表现为不连续分布。 数量遗传性状的抗药性是由许多基因控制的,病原群体对药剂敏感性表现为连续分布。 3.药剂作用机制 作用靶点单一的农药,极易表现抗药性。传统的保护性杀菌剂作用位点较多,产生既可遗传又可生存的抗药性突变体,但是抗药群体形成慢,抗药水平低。 4. 适合度 抗药性病原物的适合度高低对抗药病原群体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当抗药病原物适合度较低时,不易形成抗药群体。人们可以根据适合度改变的特点,判定合理的用药策略,延缓或阻止抗药群体的形成。适合度高低与病原物所存在的抗药基因突变数目及其多效性有关。 5. 病害循环 植物地上部位发生病害,病部常能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这种多循环病害在药剂选择压力下抗药病原物可以继续侵染繁殖,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抗药群体。 而在植物地下部位发生病害,及以初侵染为主的单循环病害,抗药群体则不易形成或形成较慢。 6. 农业栽培措施和气候条件 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作物栽培措施和气候条件,均易使抗药病原群体形成。 五、病原物抗药性治理 基本原则 技术要点 管理要点 (二) 抗药性治理的短期策略 5.合理用药 6.加强对杀菌剂生产、混配、销售的管理,防止盲目生产、乱混乱配、乱售乱用。 (三) 抗药性治理的长期策略 第三节 杂草对除草剂抗性的现状 2,4-D使用不到10年的时间,即1950年在美国夏威夷的甘蔗田发现了多年生杂草竹节花 (Commelina diffusa)产生了抗药性。截至2009年该委员会再次统计报道, 全世界189种杂草对一种或一种以上除草剂产生抗性, 其中双子 叶杂草113种, 单子叶杂草76种。而抗除草剂的杂草生物型达到330个, 对ALS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杂草最多达101种, 抗光合系统Ⅱ抑制剂类 (三嗪类) 杂草次之, 约有68种, 对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有36种 抗性杂草生物型(resistant weed biotypes)是 指在一个杂草种群中天然存在的有遗传能力的某 些杂草生物型,这些生物型在除草剂处理下能存 活下来,而该种除草剂在正常被使用情况下能有 效地防治该种杂草种群。 交互抗性:是指一个杂草生物型由于存在单个抗性 机理而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杂草产生抗性。 多抗性:是指抗性杂草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