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渤海环流的季节变化及浮游生态动力学模拟
摘 要
基于HAMSOM水动力学模式,同时考虑潮致、风生、热盐、径流入海等多
种影响因素,以较高分辨率(2’×2’)模拟了渤海的环流,得到了渤海1999年四
季环流的分布形态,分析了其中主要的影响因子,并就渤海海峡的进出流情况进
行了重点探讨。在环流模拟的同时,以预报方式模拟了渤海1998.1999跨年度的
水温变化。由于现有气象资料的分辨率偏低,本文通过从历史实测蒸发量反演的
方法改善了海面潜热通量的计算,同时改进了模式本身在岸界处热收支方面的不
足,较好地模拟了渤海1998—1999跨年度的水温变化。
环流模拟的结果显示渤海环流普遍较弱,主要受潮汐、风应力、热盐梯度力
及径流入海等因素影响(径流主要影响渤海南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状况下各
影响因子的主次关系会有不同,其中,潮致余流常年存在且流态稳定,从长期看
是渤海环流的主要贡献者。1999年渤海四季环流的主要特征分别是:冬季(2
月)风生流和潮致余流共同主导,表层普遍存在东南向的流动,中下层反之;春
季(5月)风生流、潮致余流以及密度流共同占优,其中前两种因素常常相互叠
加,使得春季渤海余流普遍增强;夏季(8月)渤海大部分海域受潮致余流和密
度流影响,风生流有一定体现,黄河口外海余流较强,主要是受径流入海影响,
渤海中南部受密度流的影响较大,辽西近海受风应力作用向南的流速分量增强,
但还不足以使渤海环流整体上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秋季(11月)几种因素的影
响基本相当。
渤、黄海通过渤海海峡的水交换情况在不同季节也有一定差异,具体表现为
春季为南进北出,其它几个季节为北进南出。此外,一个显著特征是海峡北部常
年存在着一对进出流耦极子,呈北进南出的布局,主要是受辽东半岛岬角涡旋对
的影响,本质是潮汐和特殊地形的共同作用。
在环流分析的基础上,基于HAMSOM水动力学模式,合理化选取生、化源
函数及相应参数,构建了渤海的三维浮游生态动力学NPZD模型,模拟分析了
渤海1999年浮游生态系统各状态变量的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在生、化源函数
的选取过程中,考虑到采用传统表达形式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测情况在冬季有显
著偏差,本文对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死亡率的表达形式作了改进,结果证明这种
改进是有效的。
生态模拟的结果显示,渤海大部分海域浮游植物量(以叶绿素Or,的浓度表征)
的年内变化呈双峰分布,冬季为~年中最低,叶绿素a的浓度约为0.2
mg/m3;春
季发生水华,此时浮游植物量为一年中最高,叶绿素6t.的浓度可达6
mg/m3,但
水华持续时间较短,前后在半个月左右;夏季浮游植物量较低: g,9月份再次
有水华出现,持续时间较长,可维持1个多月。
渤海不同海区浮游植物量的变化规律并不一致。中央海区在春、秋季分别发
生一次水华,春季较秋季显著;渤海湾和辽东湾的水华则主要发生在夏季:莱州
湾浮游植物量的变化规律与黄河径流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关于浮游植物量的垂直分布,渤海中央海区在7、8月份受到温跃层影响,
浮游植物量呈中层高、上下层低或中下层高、上层低的分布特点,越靠近外海受
温跃层影响越显著,影响时间也越长;近岸由于水深较浅且湍混合强烈,浮游植
物量在垂向上一般是均匀分布的。
环流对渤海浮游生态系统的分布特征有着较显著影响,主要体现在渤海通过
渤海海峡与外海的水交换上,这一过程和透明度以及层结分布的不均一性有关:
春季外海首先发生水华,并通过海峡南侧进入渤海内区,体现为高叶绿素的水舌;
随后外海水华消衰,内区水华发生,外海入流演变为低叶绿素特征,1999年5
月10日前后的大面观测较清晰地反映了这一过程。夏季渤海内区叶绿素浓度较
外海高,海峡处北进南出的流动使内区高叶绿素的海水从海峡南侧流出,外海低
叶绿索的海水从海峡北侧流入。此外,黄河入流对莱州湾及鲁北沿岸一带生态系
统的影响,以及辽东湾东侧沿岸流对局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也都是较为显著的。
关键词: 渤海,环流,浮游,生态系统.生态动力学,模型
the and
ANum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LNG%2f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及排放的分析研究.pdf
- M2分潮驱动下的胶州湾水体平均存留时间数值的分析研究.pdf
- MDS患者端粒长度、TRF1、hTERT和survivin的表达.pdf
- NO供体SNP介导豚鼠离体回肠H-%2c1-效应的体外的分析研究.pdf
- P(C9-AA)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的分析研究溶剂热条件下钴微纳米颗粒的构筑习性.pdf
- P波底夸克偶素遍举衰变到双J%2fψ.pdf
- SAMP8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2fMfn2的表达及SS31肽的保护作用.pdf
- Sn-9Zn钎料蠕变性能及其复合增强的分析研究.pdf
- UV%2fFenton和UV%2fO3处理硫醇甲基锡生产废水的的分析研究.pdf
- V、Zr纳米晶体热稳定性及相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