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tud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
of fragile ecology area in western
——A case study of Zhouqu county
Jing Wenchao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Abstract
AAbbssttrraaccttII
1
1
11 导论1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
1.1.1 研究背景1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2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8
1.4 论文在写作过程中的难点与创新点9
2
2
22 人类经济活动空间特征的演变及其规律11
2.1 农耕文明时代空间结构演变及规律11
2.2 工业文明时代空间结构演变及规律11
2.3 后工业时代空间结构的演变及规律13
3 西部生态脆弱区经济活动空间结构的演变及与资源环境的关系14
3.1 建国前西部地区经济活动空间结构及生态环境的演变14
3.1.1 西部的辉煌——汉唐时期14
3.1.2 西部历史的转折——宋元时期15
3.1.3 西部的落后——明清民国时期15
3.1.4 建国前西部地区人口迁移动态16
3.2 建国后西部地区经济活动空间结构及生态环境的演变16
3.2.1 建国后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16
3.2.2 建国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变17
3.2.3 建国后西部地区工业开发及生态恶化17
3.3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地区新的发展阶段 17
3.3.1 实施西部大开的经济背景17
3.3.2 西部开发与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18
3.4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考 19
4
4
44 西部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评估 ——以舟曲县为例20
4.1 舟曲县基本概述20
4.2 舟曲县生态承载力评估 21
4.2.1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概述21
4.2.2 生态足迹测算的实证分析22
4.2.3 舟曲县2010 年生态承载力结果分析25
4.3 舟曲县发展定位26
4.3.1 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的定位26
4.3.2 在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定位26
5 --
5 --
55 舟曲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多元化生态移民27
5.1 生态移民相关理论 27
5.1.1 可持续发展理论27
5.1.2 生态经济理论27
5.1.3 移民理论28
5.2 适学人口教育移民模式 28
5.2.1 教育移民模式29
5.2.2 教育移民的特点和优势 29
5.3 劳动力培训输转模式30
5.3.1“两后生”的培训输转30
5.3.2 青壮年劳动力的培训输转31
5.4 地缘性贫困地区整村搬迁模式32
5.4.1地缘性贫困现状32
5.4.2整村搬迁案例分析33
6
6
66 启示及其政策建议35
6.1 生态移民是解决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压力的最重要途径。35
6.2 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 35
6.3 对从地缘性贫困区域整村搬迁出的移民实施就业援助政策。 35
6.4 加大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36
6.5 坚持生态农业建设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相结合。 36
6.6 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适当调整生态移民补助标准。36
6.7 加大政府支持和资金投入。 37
6.8 生态移民社区整合建设。37
参考文献3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41
致谢42
摘要
摘要
摘摘要要
本论文首先分析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空间结构特征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