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河下游泥沙输移特征对入海泥沙通量的影响.PDF
第 34 卷 第 6 期 海 洋 与 湖 沼 Vol 34 ,No6
2 0 0 3 年 1 1 月 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Nov , 2 0 0 3
黄河下游泥沙输移特征对入海
泥沙通量的影响
许 炯 心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提要 黄河下游河道是黄河流域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泥沙沉积汇 ,泥沙在这一沉积汇中的
沉积对于入海泥沙通量有重要影响。作者引进河道排沙比来表示入海泥沙通量比率 ,并以黄
河下游实测资料为基础 ,运用经验统计方法对入海泥沙通量比率与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
究。入海泥沙通量比率与悬移质中大于 005mm 粗泥沙和小于 0025mm 细泥沙的百分比有
密切关系 ,粗泥沙部分所占比例越高 ,则入海泥沙通量比率越低 ,而细泥沙所占比例越高 ,则
入海泥沙通量比率越高。洪水事件中最大含沙量和来沙系数越大 ,则入海泥沙通量比率越
小。在黄河上、中游的 4 个水沙来源区中 ,两个清水区来水为河道提供了输沙动力 ,有助于减
小淤积 ,有时甚至会发生冲刷 ,从而有利于输沙入海 ,增加入海泥沙通量比率。两个多沙区的
来沙增大了下游河道的输沙负载 ,使泥沙容易淤积在河道中 ,从而降低入海泥沙通量比率。
以年系列和洪水系列资料,建立了一系列表达上述影响的经验统计关系 ,运用这些关系可以
解释和预测流域来水来沙及泥沙粒度因子的变化对入海泥沙通量比率变化的影响。研究发
现 ,近 30 年来黄河入海泥沙通量比率呈减小趋势。由于黄河下游来水量不断减小 ,导致了河
床的萎缩和输沙功能的衰退 ,使得输送入海的泥沙占下游来沙的比率减小。
关键词 入海泥沙通量 ,泥沙输移 ,黄河
中图分类号 P3435
入海泥沙通量可以视为全流域的产沙量 , 即全流域的侵蚀量与堆积流域内的泥沙量
之差 ,既取决于各侵蚀来源的泥沙量 ,也取决于流域中各个沉积汇中的沉积量。沉积汇的
动态变化 ,直接影响到入海泥沙通量的变化。最近 50 年来 ,世界上不少河流的入海泥沙
通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既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 ,又与流域中人类活动有关。
要阐明泥沙通量的变化原因 ,必须在阐明流域侵蚀泥沙来源的同时 ,深入研究流域中各个
主要沉积汇的变化。黄河流域是一个巨大的流域 ,跨越了中国巨地形骨架的三级阶梯 ,其
上游的上段位于强烈抬升的青藏高原 , 中游位于较强烈抬升的黄土高原 ,下游则位于地壳
强烈沉陷的华北平原。流经华北平原的黄河下游河道是黄河流域中的大尺度沉积汇。在
历史时间尺度上 ,几乎所有的华北平原第四纪沉积物 ,都属于这一沉积汇 ;在现代时间尺
度上 ,根据1919 —1960 年的资料 ,在受到大型水库影响之前 , 由上、中游流域进入黄河下游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KZCX220705 号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创新项目 ,
CXIOGA000501 号。许炯心 ,男 , 出生于 1948 年 12 月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Email :xujx @igsnrraccn
收稿日期 ,收修改稿日期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664 海 洋 与 湖 沼 34 卷
(
的悬移质泥沙量 ,平均每年为 16 亿t ,其中 4 亿t 淤积在河道中 ,12 亿t 输送入海 钱宁等 ,
1965) 。也就是说 ,有 25 % 的泥沙淤积在这一沉积汇中。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
响 ,这一比例还有增大的趋势。研究这一沉积汇的动态变化 ,对于阐明黄河上、中游泥沙
通量的变化及其形成机理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