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新闻报》鼎盛时期办报模式.docVIP

《申报》、《新闻报》鼎盛时期办报模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申报》、《新闻报》鼎盛时期办报模式

《申报》、《新闻报》鼎盛时期办报模式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申报》、《新闻报》是全国齐名的两大民营报纸。两报均属商业报,也经历了相似的历史发展轨迹:都是在外报垄断中国报坛的历史背景下诞生,之后两报先后收归国人所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两报都被迫沦为汉奸报。抗战结束,两报又均为国民党接收。1949年5月,两报相继停办。二者都曾经历了各自的鼎盛时期。《新闻报》在美国人福开森主持期间(1899~1929年)进入全盛阶段,《申报》在史量才主持期间(1912~1934年)步入辉煌。本文主要从两报鼎盛时期的差异化办报策略着眼,来探讨它们各自取得成功的不同办报模式。 办报理念:重义轻利与重利轻义 《申报》和《新闻报》是旧中国上海的两份著名商业报纸,它们在如何处理“义利”关系即“商品性”与“社会公器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时态度明显不同。笔者发现,虽然《申报》和《新闻报》初创时期都表现为“重利轻义”,但两报在进入各自的全盛时期后出现不同的走向,《申报》趋向“重义轻利”、《新闻报》继续“重利轻义”的思路,甚至走得更远。这与《申报》属于文人办报,而《新闻报》属于商人、政客办报有着很大的关系。 鼎盛时期的《申报》由史量才主持。史量才是秀才出身,作为文人,史量才最初的理想是教育救国,但在风云激荡的时代,办学见效缓慢,报纸则是当时最迅速最广泛反映国情民意的强有力的救国工具。史量才怀抱“实业救国”和“新闻救国”的梦想,《申报》成了他实现救国梦的重要依托。《申报》在史量才眼里不仅是实业机构,更是文人论政的机构。他常说:“申报这两个字,印在报纸上,在别人的眼中看上去是黑的,在我的眼中看上去却是红的。”①其呕心沥血、百折不挠、苦心经营可见一斑。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史量才的抗日倾向日益明显,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也日益不满。加上受到黄炎培、陶行知等一批爱国人士的影响,史量才的政治态度由保守转向激进,对《申报》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抨击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主张国民党改变军事“剿共”政策;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要求“停止训政,实行宪政”。《申报》后来更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舆论主阵地。 史量才除办报之外,还兼办其他实业,先后创办了中南银行、民生纱厂等。但他办实业并非只为盈利,而是“循义求利”。从1932年起,他还创办了图书馆、补习学校、新闻函授学校、申报服务部等一系列与《申报》一脉相承的文化事业。这些都可看作是史量才作为文人办报“重义轻利”的体现。史量才曾自剖心迹:“我惨淡经营《申报》多年,非为私,而是为社会国家树一较有权威之历史言论机关,孳孳为社会谋福利,尽国民之天职。”② 《新闻报》的鼎盛时期是福开森主持时期。1899年福开森买下《新闻报》并自任董事长兼监督。福开森虽是《新闻报》的老板,但作为一个外国人,对于中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企业界的真实情况,毕竟有些隔膜,因而很少过问报务,而是委托总经理汪汉溪全权管理,自己更多时候是以政客、教育家、慈善家的身份出现。福开森自始至终并未把办报当成一种事业,《新闻报》可以说是他在中国牟取巨额利润、抬高自身政治地位的筹码。1928年北洋政府彻底垮台,福开森失去了靠山,鉴于中国反帝反封建运动日益高涨,国民政府对上海新闻界的控制加强,福开森误以为私营报业再无前途,遂于1929年作出股权转让的举动。而《新闻报》的实际主持者汪汉溪是个买办,曾任南洋公学庶务,因“调度得宜,勤勉不苟”、“诚正可靠”③,深得福开森信任,后被任命为《新闻报》总经理。为报答福开森的知遇之恩,汪汉溪秉承福开森意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一个纯粹的商人,汪汉溪在办报上讲的是地道的生意经,“商人专从经济上打算……只把报纸当商业来做”④。“以营利为中心”是汪汉溪办报的第一目的,所以在办报过程中更大程度上体现为“重利轻义”。 报道内容:偏重时政与侧重经济 在报道内容方面,《申报》偏重时政,而《新闻报》则侧重经济。两报在报道内容方面的差异,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内容同质化竞争,使它们各自有了巨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申报》是综合性大报,主要侧重于时事政治性新闻。史量才把时政新闻报道视为激烈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之一。为此,他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新闻网,聘请当时的一流记者常驻各大城市或重要商埠,甚至在国外如伦敦、巴黎、纽约、柏林、东京等大都市也聘请了专职或兼职通讯员,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信息网络,大量采用电讯。《申报》为与各报竞争政治新闻,1914年聘请著名记者“报界之奇才”黄远生为驻北京特派员,在《申报》上开辟北京通讯,深受读者欢迎。1916年又聘全国知名记者邵飘萍为驻北京特派员,《申报》为了突出政治新闻,特将邵氏的“北京来电”登在报纸的显著位置,并称它为“北京特别通讯”,表示与众不同。邵氏的“北京来电”不仅内容丰富、文字生动,而且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